
用邪術咒詛害人。祝,通“ 咒 ”。《新唐書·肅宗七女傳》:“子 位 ,坐為蠱祝,囚 端州 。”
“蠱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蠱祝”指用邪術詛咒害人的行為。其中“祝”通“咒”,即通過巫術或邪術進行詛咒。
蠱(gǔ)
原指将多種毒蟲置于器皿中互相吞噬,最終存活者為“蠱”,傳說可用于施毒害人(《漢典》)。
引申為邪術、迷惑人心的行為,如“蠱惑”。
祝(zhù)
此處通“咒”,即詛咒,與祭祀相關的“祝禱”含義不同,特指通過邪術施加害人咒語。
《新唐書·肅宗七女傳》記載:“子位,坐為蠱祝,囚端州。”
意為:子位因施行蠱祝之術,被囚禁于端州。此例說明該行為在古代屬重罪。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蠱祝》是一個用于祭祀和驅邪的漢字詞語,它指的是通過蠱術和祭祀來消除災難、驅除邪惡。蠱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巫術,用一些特殊的物質和儀式,通過超自然的力量來影響人或物的命運。
《蠱祝》這個詞由“蟲”和“示”兩個部首組成。“蟲”表示與蠱術相關,象征着邪惡;“示”表示祭祀、儀式。整個詞語共有12個筆畫。
《蠱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其中有句詩:“蠱攘蠱祝,蠱祝其跻。”在古代社會中,人們相信通過蠱術和祭祀可以解除災厄。這個詞的繁體字是「蠱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蠱祝》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是「蠱祝」。在字形上,「蠱」字中的「虍」旁表示與蠱術和邪惡相關,而「示」字中的「礻」旁表示祭祀和儀式。
他們請來一位權威的甲骨學專家,研究那些上面刻着《蠱祝》的祭器。
蠱術、蠱惑、蠱惑人心、祭祀、驅邪、消災、儀式、邪惡。
蠱術和巫術、符咒有些相近,都是指用超自然力量來影響命運的方法。
祈福、祈願,與蠱祝相對,是指通過祈求神靈保佑來帶來好運和福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