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戶貼的意思、戶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戶貼的解釋

見“ 戶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戶貼是中國古代官府發放的戶籍登記憑證,相當于現代的戶口簿或戶籍證明。其核心含義與功能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定義與性質

“戶貼”由“戶”(家庭單位)與“貼”(文書憑證)組合而成,特指官府登記、核實并頒發給民戶的法定戶籍文件。它詳細記錄戶主姓名、籍貫、家庭成員構成、年齡、財産(如田畝、房産)等信息,是政府管理人口、征收賦稅、攤派徭役的直接依據。其性質屬于官方認證的戶籍法律文書,具有強制性與權威性。

二、曆史制度背景

戶貼制度在明代發展至頂峰。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推行“戶帖制”,要求全國逐戶核查登記,發放統一格式的戶貼。此制度與後續的“黃冊”(十年一造)共同構成明代戶籍管理體系,為“魚鱗圖冊”(土地登記)配套實施,形成“人戶-土地”雙軌管控模式。戶貼内容需經地方官吏、戶主及鄰裡多方核驗籤字,并加蓋官印,具有防僞效力。

三、文書特征與社會功能

  1. 登記内容詳實

    戶貼不僅記錄人口數量,更注重財産狀況。如明代戶貼明确标注田地性質(官田、民田)、面積、方位及應納稅糧,體現“以産定賦”的財稅原則。

  2. 動态管理工具

    民戶需憑戶貼辦理土地交易、科舉應試、遷移通行等事務;官府則通過戶貼稽查人口流動、追繳逃稅,維護社會秩序。

  3. 曆史研究價值

    現存實物(如安徽發現的洪武四年戶貼)為研究古代人口結構、土地制度與經濟形态提供了原始檔案依據。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戶貼"詞條釋義。
  2. 中國曆史研究院. 《中國曆史大辭典·明史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5. 戶貼制度沿革。
  3. 韋慶遠. 《明代黃冊制度》. 中華書局, 1961. 戶貼與黃冊的關聯性分析。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 《明實錄》洪武朝卷. 中華書局影印本. 洪武三年推行戶貼的诏令原文。

注:因古籍文獻及專業數據庫資源(如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需機構訂閱訪問,此處未提供直接鍊接。讀者可通過權威學術出版社官網或圖書館平台檢索相關書目。

網絡擴展解釋

“戶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ù tiē(注音:ㄏㄨˋ ㄊㄧㄝ),其核心含義是指登記每戶田産或人口的冊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可寫作“戶帖”或“戶貼”,主要用于古代戶籍管理制度中,指政府制作的記錄每戶土地、財産及人口信息的官方文檔。例如《宋史·食貨志》提到“戶帖”與方田法相關,用于土地登記和産權管理。

  2. 曆史背景
    元代《元典章·戶部三》進一步記載了“戶貼”在戶籍繼承、分家析産等場景中的應用,說明其不僅是財産登記工具,也具有法律效力。宋代至明清時期,這類冊子常與賦稅征收、人口統計直接挂鈎。

  3. 相關用法

    • 詞語關聯:常與“方帳”“莊帳”等土地管理術語并列使用。
    • 現代延伸:部分方言或文獻中可能泛指戶籍檔案或家庭基本信息記錄。
  4. 補充說明
    由于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籍或相關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戶帖”與“戶貼”為異體寫法,含義完全相同。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詞典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朝代的應用實例,建議查閱《宋史》《元典章》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哀欲絕按練白首一節白雲謠笨人鸧鸧蟬嘒臭味相投大才小用蛋圓的切放射形風痱分路揚镳弗營膏粱年少韓非橫竹鴻迹花信風監觀将作大匠進議九伯羁役酷炎萊塞老蒼冷加工了期麗級立業成家路頭妻賣嘴巴皮盟山誓海農穰潘天壽偏杯潑墨紫強搶氣不平情急犬齒铨引區詳商女善慶神采飛揚神通力獸焰守一私淑艾抟結丸封菀牧尉鬥閑談小派笑融融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