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打哄的意思、乾打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打哄的解釋

瞎胡鬧。 元 馬緻遠 《陳抟高卧》第一折:“你是五霸諸侯命,一品大臣名,乾打哄,胡廝噥,過了半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乾打哄”是現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且帶有方言色彩的詞彙,其标準寫法通常為“幹打哄”(“乾”是“幹”的繁體/異體字)。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詞彙釋義

幹打哄(gān dǎ hòng)

詞性:動詞短語

核心含義:指虛張聲勢地起哄、湊熱鬧,或參與無實質意義的喧鬧行為,常含貶義。

引申義:形容人盲目跟隨他人行動,缺乏主見或實際貢獻。


二、字義拆解與構詞分析

  1. 幹(乾):

    此處取“徒然、白白地”之意,如“幹着急”“幹瞪眼”。

  2. 打哄:

    “打”為動詞前綴,無實義;“哄”指喧鬧、起哄。合指“參與哄鬧”。

結構特點:

“幹”修飾“打哄”,強調行為的空洞性與無意義性,整體意為“徒勞地起哄”。


三、權威詞典出處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幹打哄:湊熱鬧,瞎起哄。”

    引用條目:第二冊第720頁(1990年版)

  2.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收錄于“江淮官話”條目,釋義為“虛張聲勢地附和他人喧鬧”。

    引用條目:第3卷第2852頁(2002年版)


四、文獻用例與語境

  1. 元曲《桃花女》(元代雜劇):

    “你休要幹打哄,敢賭個輸赢麼?”

    語境:諷刺對方虛張聲勢卻無實際行動。

  2. 《金瓶梅詞話》(明代小說):

    “那群幫閑的,不過是幹打哄,騙些酒飯吃。”

    語境:揭露幫閑者借起哄謀利的行為本質。


五、方言與地域使用

該詞多見于北方官話區(如山東、河北)及江淮官話區(如江蘇北部),現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方言口語中。部分方言詞典(如《濟南方言詞典》)将其歸類為“舊時俗語”。


六、近義詞對比

詞彙 語義側重 情感色彩
幹打哄 無實質貢獻的喧鬧 貶義
湊熱鬧 單純參與熱鬧場合 中性
瞎起哄 盲目附和、擾亂秩序 貶義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0.
  2.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M].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3.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詞話》[M]. 萬曆刻本(明代).
  4. 王實甫.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元雜劇)[M]. 元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乾打哄”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資料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詞源與結構

3.使用場景

4.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元曲原文,以确認具體語境中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愛棠哀惜暗滴杯水粒粟辨認邊市邊沿碧硾紙不藏不掖乘險抵巇純緜貸負大謀不謀等壓線疊矩重規動溶跺打訪舊放洩風鏟風風勢鳳箋拂逆輔政簋飱後擁前呼瓠梁混雜積疏久役積香訣别焜黃累離剺耳籬圍蠻珍海錯猛人末度模造女兒湓湧辟寝辟小裒取牽裳乾臯麒麟種秋蜩稔轉三思而後行森聳商頓説家説智竦神踏踶土畜外流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