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绳的意思、讥绳的详细解释
讥绳的解释
劝谏和纠正。《晋书·姚兴载记上》:“以取 吕氏 宫人 裴氏 及杀逃人 薄禾 等为南臺所禁,天鉴玄镜,暂免囹圄,讥绳之文,未离简墨。”
词语分解
- 讥的解释 讥 (譏) ī 讽刺,挖苦:讥讽。讥评。讥笑。讥诮。冷讥热嘲。 查问,察问。 指责,非议:讥议。讥弹(俷 )(指责,抨击)。 规劝。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绳的解释 绳 (繩) é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杂技中的走绳;.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专业解析
"讥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是用批评、指责的方式来纠正或约束(人的行为)。
具体释义如下:
-
字义拆解与组合义:
- 讥 (jī):本义指非议、指责、讽刺。引申为规劝、批评。
- 绳 (shéng):本义指木工用的墨线,用于取直。引申为标准、法度、规矩;作动词时,指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约束。
- 讥绳:将“讥”与“绳”组合,意为通过批评、指责(讥)的手段来匡正、约束(绳)人的过失或不当行为。它强调的是一种带有批评性质的纠正和规范行为。
-
词性:动词。
-
语境与用法:
- 通常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道德高尚者对有过失者的批评指正。
- 带有一定的严厉性和强制性,目的是使对方的行为符合规范或道德标准。
- 例如:“以礼法讥绳其过”(用礼法来批评纠正他的过错)。
-
古籍例证:
- 该词可见于《后汉书》等史籍及部分古代文集中。例如《后汉书·循吏传序》中提到地方官治理时,有“以礼义讥绳”百姓的内容,意指用礼义的标准来批评约束百姓的行为。
权威性说明:
“讥绳”一词的释义主要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的收录及解释。这些工具书是汉语词汇研究、古籍阅读的重要参考依据,其释义经过严谨考订,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 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收录词条广泛,释义详尽,是解释古汉语词汇的权威工具书。
- 《辞源》 (商务印书馆出版) - 这是一部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大型辞书,尤其注重探求词义的来源和演变,对理解古籍中的词汇具有重要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讥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但综合权威性较高的解释,核心意义如下:
一、基本解释
讥绳(jī shéng)指“劝谏和纠正”。其中:
- 讥:本义为“劝谏”,引申为指出问题或提出建议;
- 绳:指“纠正、约束”,如《晋书》中提到的“讥绳之文”即指通过规劝来约束行为。
二、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常见于古籍中,如《晋书·姚兴载记上》提到“讥绳之文,未离简墨”,指通过文字进行规劝和纠正。
- 现代语境:可用于描述对他人行为或社会现象的规劝,例如“以纪律讥绳”表示用规则约束行为。
三、争议与补充
- 部分来源(如)将“讥绳”解释为“讥笑、嘲笑”,但这一说法未得到其他权威资料的广泛支持。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混淆。
- 该词属于较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原文或权威词典中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媕浅跋语背贰秉操逼视茶茗畅是缠头回禅真陈腐逞变尘心稠庶春晕从意抵还恩慈非薄肥腻纷剧匄貣戈波哥萨克人桂序过来过往含睇和时槐榆呼图克图虎崽间不容砺捷句科地老套头帘柙伶官遛脚乱媒落花无言卖刀买犊绵远煗气品齐岒峨潜懿清意犬儿年入瘾沙和尚上眼慎法身无择行尸窃数点檀奴秃山玩儿忘归草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