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谏和纠正。《晋书·姚兴载记上》:“以取 吕氏 宫人 裴氏 及杀逃人 薄禾 等为南臺所禁,天鉴玄镜,暂免囹圄,讥绳之文,未离简墨。”
“讥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但综合权威性较高的解释,核心意义如下:
讥绳(jī shéng)指“劝谏和纠正”。其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原文或权威词典中的释义。
讥绳(jī shéng)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讠(讠是“言字旁”的简化形式)和绳(绳是线绳的意思),共有11个笔画。
讥绳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在古代,绳子是用来测量的工具,也是用来捆绑物品或牵引动物的材料。讥绳意味着可以讥笑、嘲笑的对象,引申为讥笑或嘲讽的行为。这个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于表达一种嘲讽、戏谑、讽刺的语气。
讥绳的繁体字为譏繩。
在古代,讥绳的汉字写法为訐繩,通常使用“言”字旁来表示讥的意思,而“繩”就是线绳的写法。
1. 看他那副自以为是的样子,真是堪称笑话中的讥绳。
2. 文章中对那位大V进行了一番刻薄的讥绳。
常见的与讥绳相关的组词有:讥笑、戏谑、讽刺、讽刺笑话、嘲笑、讥诮等。
和讥绳意思类似的词语有:讽刺、嘲讽、挖苦、调侃、讥讽等。
与讥绳相反的词语是:赞美、褒奖、歌颂、赞扬、称赞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