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箕山挂瓢的意思、箕山挂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箕山挂瓢的解釋

相傳 許由 隱居 箕山 之下, 颍水 之陽,躬耕自食,以手掬飲。人遺一瓢,挂于樹,風吹曆曆作聲,以為煩,棄之。事見 明 敬虛子 《小隱書·許由》。後用為隱居不仕之典。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湖海伴漁樵,任塵埃暗寶刀,枕流漱石吾堪老,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幽懷盡付閒花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箕山挂瓢”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主要用來比喻隱居不仕、淡泊名利的高潔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指在箕山懸挂水瓢,實則以許由隱居的故事為典,表達對世俗名利的超脫态度。其核心寓意是不慕榮華、安于清貧的隱士精神。

2.典故出處

據明·敬虛子《小隱書·許由》記載,上古高士許由隱居箕山(今河南境内)時,躬耕自食,以手掬溪水而飲。有人贈他一瓢,他将其挂在樹上,風吹瓢動發出聲響,許由嫌其煩擾,遂棄之而去。這一行為體現了其厭棄外物、追求内心甯靜的品格。

3.用法與示例

4.延伸意義

成語不僅形容隱士生活,更強調一種不為外物所累的精神境界。例如,拒絕高官厚祿、選擇清貧自守的行為,均可用此典形容。

5.注意點

需與類似典故區分,如“許由洗耳”側重拒絕權勢,而“箕山挂瓢”更突出摒棄瑣碎幹擾。另需注意,部分地方傳說(如蘇州箕山和尚故事)可能與主流典故混淆,建議以權威文獻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文學應用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小隱書》《春蕪記》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箕山挂瓢

《箕山挂瓢》是指箕山上的一條溪谷狹窄,懸崖峭壁,形似懸挂着瓢的景象。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山勢險峻,溝壑縱橫,形狀特殊的地理景觀。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竹字頭部)和“手”(左邊為“手”,右邊為“爪”)。它的筆畫數為16畫。

《箕山挂瓢》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箕山。箕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境内,山勢巍峨險峻,溪谷縱橫,峰巒起伏,景色獨特。

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箕山掛瓢」。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該詞的寫法與現代相同。盡管漢字的形狀在演變中有所改變,但《箕山挂瓢》的寫法一直保持不變。

一些使用《箕山挂瓢》的例句有:

1. 這座山勢險峻,如同箕山挂瓢一般,非常壯觀。

2. 他勇敢地攀登着箕山挂瓢的懸崖,向高峰進發。

一些與《箕山挂瓢》相關的組詞有:箕山、挂瓢、山勢、溪谷、懸崖、峭壁。

與《箕山挂瓢》近義詞有:山勢險峻、山峰險峻。

與《箕山挂瓢》反義詞有:平地、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