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箕山挂瓢的意思、箕山挂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箕山挂瓢的解釋

相傳 許由 隱居 箕山 之下, 颍水 之陽,躬耕自食,以手掬飲。人遺一瓢,挂于樹,風吹曆曆作聲,以為煩,棄之。事見 明 敬虛子 《小隱書·許由》。後用為隱居不仕之典。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湖海伴漁樵,任塵埃暗寶刀,枕流漱石吾堪老,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幽懷盡付閒花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箕山挂瓢"是一個漢語典故型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代隱逸高士的超然氣節。該典故可拆解為兩部分解析:

一、語源考據 "箕山"指河南省登封市東南的箕山,相傳為上古高士許由隱居地。《莊子·逍遙遊》載"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而逃去",《高士傳》更詳述許由"耕于中嶽,颍水之陽,箕山之下"的隱居生活。

"挂瓢"典故出自許由飲水器具的傳說。據唐代李冗《獨異志》記載,許由隱居時"以手捧水而飲",後得人贈瓢,飲水畢即挂于樹,風吹瓢鳴視為幹擾,"遂棄瓢不用"。

二、語義演變 該成語在曆史文獻中呈現三層遞進含義:

  1. 字面指代隱士器具(宋代《太平禦覽》引《琴操》)
  2. 引申為棄絕俗物的隱逸行為(明代張鼎《琅嬛記》)
  3. 升華為高尚氣節的象征(清代《佩文韻府》用例)

三、權威釋義 《漢語成語大詞典》定義為:"形容隱士超凡脫俗,不慕榮利的高尚情操。"《中國典故大辭典》特别強調其"包含拒絕權位、保持人格獨立"的深層文化内涵。

四、典籍應用 該典故在文學創作中形成固定意象,如:

五、現代語義 在現代漢語中保留以下使用特征:

  1. 多用于贊頌型語境
  2. 常見于曆史題材創作
  3. 偶見于學術性曆史論述
  4. 具備文化象征功能

主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2014修訂版)
  2. 中華書局《莊子校注》
  3. 國家圖書館《太平禦覽》影印本
  4. 商務印書館《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箕山挂瓢”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主要用來比喻隱居不仕、淡泊名利的高潔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指在箕山懸挂水瓢,實則以許由隱居的故事為典,表達對世俗名利的超脫态度。其核心寓意是不慕榮華、安于清貧的隱士精神。

2.典故出處

據明·敬虛子《小隱書·許由》記載,上古高士許由隱居箕山(今河南境内)時,躬耕自食,以手掬溪水而飲。有人贈他一瓢,他将其挂在樹上,風吹瓢動發出聲響,許由嫌其煩擾,遂棄之而去。這一行為體現了其厭棄外物、追求内心甯靜的品格。

3.用法與示例

4.延伸意義

成語不僅形容隱士生活,更強調一種不為外物所累的精神境界。例如,拒絕高官厚祿、選擇清貧自守的行為,均可用此典形容。

5.注意點

需與類似典故區分,如“許由洗耳”側重拒絕權勢,而“箕山挂瓢”更突出摒棄瑣碎幹擾。另需注意,部分地方傳說(如蘇州箕山和尚故事)可能與主流典故混淆,建議以權威文獻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文學應用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小隱書》《春蕪記》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辭半仙戲赤道幾内亞籌劃雠賊春白地代代花典故低徊仿斅豐度風信旗府主固宮孤寡鳏獨話論護軍混聽堅重景科京雒塵金刹雞素計帳擊中要害隽良龛座龍攀鳳附論薦冒名接腳鳴玉盤泊屏毗擗踴拊心潑才七觀窮荒絶僥戚屬荃荪三姑六婆三會畬耕勝義攝像十代冥王釋流是用瘦俏霜廷疏勺太冥談辭停難晚霁五丑無可比象賢妣仙液瓊漿嚣然膝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