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以金為飾的一種複底鞋。諸侯所穿。《詩·小雅·車攻》:“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孔穎達 疏:“此雲金舄者即禮之赤舄也。故箋雲:金舄黃朱色,加金為飾,故謂之金舄。” 朱熹 集傳:“赤芾,諸侯之服。金舄,赤舄而加金飾,亦諸侯之服也。”一說,黃朱色之複底鞋。 馬瑞辰 通釋:“《屨人》注雲:‘舄有三等,赤舄為上。’金舄即赤舄,此詩既言‘赤芾’,若再言‘赤舄’則不辭,故以‘金’易之。《周易乾鑿度》曰:‘天子之朝朱芾,諸侯之朝赤芾。’《斯幹》詩‘朱芾斯皇’,箋:‘芾者,天子純朱,諸侯黃朱。’黃朱即赤芾也。是知箋以金為黃朱色者,亦謂金舄即赤舄耳…… 孔 疏乃以金舄謂加金為飾,失之。”
“金舄”是古代中國禮制中的一種特殊鞋履,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金舄是以金屬裝飾的複底鞋,屬于周代諸侯的禮鞋。其名稱來源于《詩經·小雅·車攻》中“赤芾金舄,會同有繹”的記載,描述諸侯朝會時的華貴裝束。
二、形制特征
三、禮制功能 作為諸侯專屬服飾,與“赤芾”(紅色蔽膝)共同構成完整的禮服系統,用于:
四、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周代嚴格的服飾等級制度,《周禮·天官·屦人》記載的“舄有三等,赤舄為上”印證了不同顔色鞋履對應的身份差異。金舄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者僅限于諸侯階層,是權力與地位的視覺符號。
《金舄》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為“金”和“舄”,共計11畫。
“金舄”指的是一種古代的貴族裝飾品,是一種鑲金的鞋子。在中國古代,金舄是貴族地位和享受的象征,通常隻有皇帝和宮廷貴族才有資格佩戴。
《金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古代,人們用金屬飾品裝飾身體,用以顯示他們的等級和地位。而金舄則是其中的一種,它由黃金和寶石制成,光彩奪目。
繁體字中,“金舄”保持了原來的形态,沒有進行太多變化,依然為「金舄」。
在古代,由于文字演變的原因,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有所變化。《金舄》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金舄」。
1. 宮廷貴族穿着金舄,顯得尊貴而高貴。
2. 這對金舄的工藝精湛,每一顆寶石都閃爍着奪目的光芒。
金輝、黃金、鑲嵌、裝飾等。
金鳳钗、貴族鞋、金飾鞋等。
布鞋、草鞋、窮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