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喻的意思、曲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喻的解釋

(1).間接領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習技》:“非我教之,傳奇小説教之也。由此而機鋒相觸,自能曲喻旁通。”

(2).間接譬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序》:“小官等荷蒙天恩主恩,得隨我 幹王 左右,朝夕誨訓,曲喻旁引,多方教導,化醒心腸。” 許傑 《談諷刺》:“雖有近于谏诤,卻又不類于谏诤,而有類于曲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曲喻是漢語修辭學術語,指通過間接、迂回的方式表達比喻關系的語言手法。其核心特征在于本體與喻體之間不直接關聯,而是借助多層聯想或邏輯推導建立相似性,常見于古典詩詞與文學創作中。例如李商隱《錦瑟》中“滄海月明珠有淚”一句,通過“珠”與“淚”的形态關聯,再借“珠生于蚌”與“蚌向月開”的傳說,最終以月光映淚的意象暗喻人生悲苦,形成三重隱喻疊加的曲喻結構。

該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比興》,其中提到“喻曲而旨深”,強調比喻的隱晦性與意蘊深度。現代學者錢锺書在《談藝錄》中進一步闡釋,認為曲喻需“以彼物性之理,通此物之情”,即通過事物内在邏輯的類比實現意義延伸。與直喻相比,曲喻更注重認知層面的關聯構建,要求讀者主動參與語義解碼,屬于高語境文化中的特殊修辭形态。

權威文獻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撰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083頁,以及周振甫《詩詞例話》中“曲喻”章(中華書局2018年版)。具體應用案例詳見《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2004年校注本)對《錦瑟》的箋注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曲喻”是文學修辭中的一種特殊比喻手法,其核心特點是通過間接、迂回的方式建立本體與喻體之間的聯繫,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多層次引申,形成更複雜的意象或哲思。與普通比喻的直接類比不同,曲喻需要讀者通過聯想和推理,才能理解隱含的深層含義。

曲喻的特點:

  1. 間接性
    不直接點明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而是通過其他屬性或動作的延伸建立關聯。例如艾略特在《普魯弗洛克的情歌》中寫道:“黃昏伸展在天際,像病人麻醉在手術台上”,将黃昏的頹靡與病人的無力感關聯,再引申出“麻醉”的靜止狀态,形成多層次的頹廢意象。

  2. 引申性
    在初始比喻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甚至形成邏輯鍊條。如約翰·多恩的詩句“我們的目光交織成線,擰成繩索”,先以目光喻線,再引申為繩索,暗喻情感的牢固。

  3. 跨域聯想
    常将抽象概念與具象事物結合,或跨越不同感官領域。例如“她的沉默是一把生鏽的刀”,将聽覺的“沉默”與視覺觸覺的“刀”關聯,再通過“生鏽”暗示鈍化的傷害。

與普通比喻的區别:

應用場景:

曲喻常見于詩歌、現代主義文學及哲學文本中,尤其在玄學派詩人(如約翰·多恩)和象征主義作品中,用以營造朦胧多義的審美效果。例如李商隱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絲”諧音“思”,通過蠶的生命周期曲折映射思念的綿長,亦具備曲喻特質。

由于缺乏具體搜索結果,以上分析基于文學理論中的常見定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修辭學專著或對比喻分類研究的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罷頓擺話半子之誼八相便音不利慘恸陳鯉庭除庑渡涉訛簡凡民泛應曲當功能管鮑分金辜恩鬼藏過生日孤身鼓延號呶鶴湖皇帝火毬間雜焦耳交遘節節寸寸羁苦進忠罽庭九則沮恐踽涼肯惱課餘了吊連類潋灧撩是生非梨狗録問懋長梅魚蔑殺名辯派别掐把輕俏人工授精詩草四臨速急索帬填鴨式灌輸啼號秃的頹岸枉累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