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金书铁券 ”。
“金书铁契”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性词汇,其核心含义与“金书铁券”相同,指古代帝王颁发给功臣的凭证,具有免罪或特权的作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如明代铁券形制),建议查阅《汉典》或专业历史资料。
《金书铁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重要的文件或合同。它用来形容契约或协议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金书铁契》可以拆分为:金、书、铁、契。其中,金部首是金字旁,书部首是书字旁,铁部首是铁字旁,契部首是契字旁。
拆分后的笔画数分别为:金(8画)、书(10画)、铁(13画)、契(9画)。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描述了中国汉代政治家霍光所写的一份重要文件。因为这份文件的意义重大、约束力强,所以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重要合同或契约。
《金书铁契》的繁体写法为「金書鐵契」。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时候,《金书铁契》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例如,「金」在古代写作「釒」,「书」写作「書」,「铁」写作「鐵」,「契」写作「闟」。
1. 他们签署了一份《金书铁契》,保证彼此信守合同。
2. 这份协议就像《金书铁契》一样,不能轻易撕毁。
1. 金融 (jīn róng):涉及金钱和财务的事务。
2. 书法 (shū fǎ):指中国传统的书写艺术。
3. 铁证 (tiě zhèng):不容质疑的证据或证明。
近义词: 1. 铁板钉钉:形容事情确凿无疑,没有任何变动的可能。 2. 金科玉律:形容非常严格、约束力极强的法规或规定。
反义词: 1. 含糊其词:形容说话或写字不明确,模棱两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