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三舍的意思、退三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三舍的解釋

(1).猶言退避三舍。《國語·晉語四》:“﹝ 晉 師﹞退三舍避 楚 。” 明 都穆 《南濠詩話》:“其( 孫仲衍 )《朝雲》三律,皆集古句而成,若出自一手,而不見其牽合。本朝集句,雖多其人,蓋不止於退三舍也。”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妝壓鬢,不知此花必沾油頭粉面之氣,其香更可愛,所供佛手當退三舍矣。”

(2).謂星宿移動位置。 宋 蘇轼 《述災沴論賞罰及修河事繳進歐陽修議狀劄子》:“水旱雖天數,然人君修德,可以轉災為福,故 宋景公 一言,熒惑退三舍。”按,《史記·宋微子世家》作“熒惑徙三度”,表示災禍消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退三舍”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引申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退避三舍(軍事典故)

指主動退讓九十裡,源自春秋時期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為兌現對楚國的承諾,在交戰時命令軍隊後退三舍(一舍為三十裡,三舍即九十裡),後引申為對沖突的主動避讓或謙遜态度。
背景補充:此典故出自《國語·晉語四》的“晉師退三舍避楚”,後演變為成語“退避三舍”,成為中華文化中守信與克制的象征。

二、引申義:星象變化(文學化表達)

古代文獻中亦用“退三舍”形容星宿位置的移動。如宋代蘇轼在讨論災異現象時,引用“熒惑退三舍”的典故(《史記》中記載宋景公因仁德使災星退避),比喻通過修德消弭災禍。
文學應用:清代沈複在《浮生六記》中以“佛手當退三舍”作類比,強調茉莉花的香氣更勝一籌,體現文學修辭中的對比手法。

詞源說明

“舍”為古代行軍距離單位(約三十裡),《左傳》《史記》等典籍中均有相關記載。該詞現代多用于書面語境,表達退讓或謙遜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三舍》的意思

《退三舍》是一個成語,意為退讓幾分或幾步。形容人謙讓、寬容、不争強好勝的品質。

《退三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退三舍》的部首是辵(辶)和心(⺗)。辵表示行走,心表示情感。

《退三舍》共有11個筆畫。

《退三舍》的來源

《退三舍》最早出現在《古文觀止》中。這個成語的來源要追溯到古代的棋盤遊戲。據說,在古代的棋盤遊戲中,當對手讓你退後幾步時,如果你能夠謙讓地後移幾步,表示你具有退讓的精神。後來,這種品質的表達逐漸轉化為成語,用于形容人的謙讓态度。

《退三舍》的繁體

《退三舍》的繁體寫法為「退三捨」。

《退三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寫法為「退三舍」,其中的「舍」字與現代簡化字相同。

《退三舍》的例句

他在競争中總是懂得退三舍,不争名利。

《退三舍》的組詞

退避三舍、退而不休、退卻三舍、寬以待人

《退三舍》的近義詞

謙讓、退避

《退三舍》的反義詞

争強好勝、頑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