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 代的曆法。《禮記·禮運》:“ 孔子 曰:‘我欲觀 夏 道,是故之 杞 而不足徵也,吾得 夏 時焉。’” 鄭玄 注:“得 夏 四時之書也。其書存者有《小正》。”《論語·衛靈公》“行 夏 之時” 宋 朱熹 集注:“夏時,謂以鬥柄初昏建寅之月為歲首也。”
指夏天。《周禮·天官·食醫》:“凡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夏時自然思量父的熱,便自要去求箇凊的道理。”
“夏時”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指夏季或炎熱季節
原指夏天這一季節,常用來描述高溫天氣或與夏季相關的事物。例如《周禮》中提到“羹齊視夏時”,即根據夏季特點調整飲食搭配。
夏代的曆法
特指中國夏朝使用的曆法體系,以“建寅之月”(農曆正月)作為一年的開端。孔子曾通過研究夏曆來考察夏朝制度(《禮記·禮運》),宋代朱熹也注解其為“鬥柄初昏建寅之月為歲首”。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記載和現代詞典釋義,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禮記》《周禮》等文獻原文。
夏時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夏季的時候。
夏時的部首是夕,總計有9個筆畫。
夏時的來源較為直接,由兩個常用的漢字組成:夏和時。夏指的是炎熱的季節夏季,時則表示時間或時刻。
夏時的繁體字形式為「夏時」。
古代漢字的寫法相較現代有所不同,夏時的古代寫法為「夏時」。
1. 夏時,我們喜歡到海邊遊泳。
2. 夏時的夜晚充滿了蟬鳴聲和花朵的香氣。
夏天、夏季、夏至、時刻、時光
夏季、暑時
冬時、寒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