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謹敕 ”。
“謹勑”(jǐn chì)是古漢語中的合成詞,由“謹”與“勑”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字源、構詞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謹(jǐn)
《說文解字》釋為“慎也”,本義指言語、行為上的慎重、恭敬㊟。如《論語·學而》:“謹而信,泛愛衆。”
核心義: 嚴肅、審慎、自我約束。
勑(chì)
同“敕”,《說文》注“誡也”,原指上對下的告誡、訓導㊟。後引申為整饬、端正之意,如《漢書·禮樂志》:“敕身齊戒。”
核心義: 誡勉、整肅、使之端正。
“謹勑”為同義複合詞,強調“嚴謹自律,端正言行” 的雙重含義:
典籍用例:
《漢書·丙吉傳》:“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上賢之,诏禦史:‘朕微眇時,禦史大夫吉與朕有舊恩,其謹勑笃行,正直仁厚。’”
——此處指丙吉品行端方嚴整,為人正直可靠㊟。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謹勑:謹慎誡勉;端謹嚴整。
例證引《後漢書·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勑之士。”㊟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為“謹慎整饬”,強調自我約束與行為規範㊟。
“謹勑”屬文言雅詞,多見于漢代至唐宋文獻,後世漸少用。其近義詞包括“謹饬”“嚴謹”“端方”,均指向道德修養的莊重自律。現代漢語中,“謹饬”(jǐn chì)為其常見變體,如形容人“作風謹饬”。
參考來源:
(注:部分古籍原典無直接線上鍊接,标注版本信息以供查證。)
“謹勑”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做事極其謹慎、認真仔細的态度,強調不馬虎、不草率的行事風格。
2. 發音與字形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對工作、任務或言行的高度負責态度,例如: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注意點
該詞屬于書面語,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表述中。部分古籍中“謹勑”也寫作“謹敕”,二者含義相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用例,可通過專業詞典查詢更多文獻出處。
白果抱愧北馬鼈甲步趨裁模裁剸倡扶澄簡恥格仇口傳動帶醇茂大共名大漸彌留大夢彈正牒舉定律伐矜反背凡此乏趣飛客非慮風摶凫旌幹輿根器公共場所攻滅谷那慧能積晦莒刀開劫度人枯骴括兵闌幹龍舉雲屬龍須草鹵質旅讬貿籴馬棚綿綿瓜瓞怒氣剖奏榮紛商業網設庠時師市垣守相推懷玩愒翔儛霄氣小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