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夢的意思、大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夢的解釋

(1).古人用以喻人生。《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唐 李白 《與元丹邱方城寺談玄作》詩:“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 宋 蘇轼 《李憲仲哀詞》詩:“大夢行當覺,百年特未滿。遑哀已逝人,長眠寄孤館。” 明 陳所聞 《端正好·贈羅江城》套曲:“不放緑樽空,不厭青山眺,任疎狂白髮蕭騷,好将大夢閑中覺,倚杖掀髯笑。”

(2).古大澤名,即 雲夢澤 。《淮南子·墬形訓》:“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裡……南方曰 大夢 ,曰 浩澤 。” 高誘 注:“夢, 雲夢 也;浩亦大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夢"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解析 指時間跨度長或情境宏大的夢境,常與"小覺"形成對照。《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深長或虛幻的夢境"(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3卷),如唐代李白《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中"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即取此意。

二、引申義項

  1. 道家哲學概念 源自《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喻指未悟道者的人生狀态。郭象注雲"夫大覺者,聖人也;大夢者,愚者也"(來源:中華書局《莊子集釋》)。

  2. 佛教義理闡釋 《五燈會元》卷四載"生死涅槃,猶如昨夢;菩提煩惱,等似空花。大夢若覺,真空不空",将人生輪回比作未醒的長夢(來源:中華書局《佛教十三經》)。

三、文學意象流變 宋代以降逐漸演變為固定文學意象,陸遊《午夢》詩"苦愛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借"大夢"構建出世與入世的詩意張力(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宋詩》)。

四、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新增"比喻不切實際的幻想"義項,如"沉迷虛拟世界猶如身處大夢"。該釋義收錄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16年修訂版(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大夢”一詞具有多重含義,主要源于古代哲學與文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哲學本義:人生之喻

  1. 核心概念
    源自《莊子·齊物論》,莊子以“大夢”比喻人生如一場虛幻的夢境,強調世人沉迷于世俗而不自知,唯有“大覺”(徹底覺醒)後才能領悟生命的本質。如李白詩雲“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蘇轼亦感慨“大夢行當覺,百年特未滿”。

  2. 思想内涵
    這一比喻暗含道家“齊物”“超脫”的哲學觀,主張人應超越對現實的執着,追求精神覺醒。


二、地理名稱:古大澤

  1. 雲夢澤的别稱
    “大夢”在《淮南子》等古籍中代指古大澤“雲夢澤”,位于南方,屬九州外的“八殥”之一。

三、文學引申:理想與虛幻

  1. 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大夢”常被引申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或對現實的反思。例如現代詩句“強國大夢百年長”,暗含家國理想;而“大夢行當覺”則表達對人生短暫的哲思。

  2. 詩意表達
    該詞常與“覺醒”“虛幻”等意象結合,傳遞出世事無常、追求超脫的意境。


“大夢”既是道家哲學中人生觀的凝練,也是地理古籍中的特定名稱,同時在文學中發展為兼具理想主義與虛無主義的複雜意象。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考據,可參考《莊子》《淮南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誖缪逼迸餔麋乘禦丑侪傳诏童捶撲聰耳電瞛對于番來複去憤憤不平服卉福建高蟬購請光心官況關樓耗亂呵罵會厭火硝見會集散疾聲厲色齑音掎止聚斂恐吓礦主狼煙四起聯拳栗惓流易羅霄山露氣廟勝明眸皓齒内蒙悄怆竊言起娘奇正相生去掉染化上乘扇和聲威大震身坯松碎睟容糖人跳行童行枉口為患文禍毋意瑕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