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寫信題辭等用的精美的灑金紙張。 唐 王涯 《宮詞》之八:“傳索金牋題寵號,鐙前禦筆與親書。” 宋 蘇轼 《孫莘老寄墨》詩之一:“金牋灑飛白,瑞霧縈長虹。”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内大臣 明珠 之稱壽也, 崑山 徐司寇 以金箋立幅請於先生,欲得一詩侑觴。”
“金箋”是古代一種以金粉裝飾的貴重紙張,主要用于書寫重要文書或信件,具有以下特點:
材質與工藝
金箋采用灑金、描金等工藝制成,紙張表面點綴金箔或金粉,呈現出華麗質感。這種工藝在唐宋時期尤為盛行,常見于宮廷或文人雅士間。
曆史用途
文化象征
金箋不僅代表紙張的貴重性,更象征内容的尊貴與文筆的精妙。成語“金箋”常被引申為對重要書信或優秀文學作品的贊譽。
現代應用
如今金箋多用于傳統書畫創作或仿古工藝品,部分高端書法用紙仍延續灑金工藝,延續其藝術價值。
若需查看具體詩詞引用或工藝細節,可參考、4、6等來源。
《金箋》是指用金或塗金的箋紙。在中國古代,皇帝或貴族用金箋來書寫特别重要的文書或信件,以顯示其尊貴和權威。
《金箋》是由"金"和"箋"兩個漢字組成。
其中,"金"字的部首是"钅",共有8畫。
而"箋"字的部首是"⺮",共有11畫。
《金箋》的繁體字為「金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常常将字形寫得更加繁複。對于《金箋》這個詞,可能沒有特定的古時候寫法,因為它是一個比較具體的詞彙,沒有太多變體。
1. 禦用金箋,書寫着意味深遠的诏令。
2. 他的來信都是用金箋來裝裱的,顯得極為莊重。
組詞:金箔、金壺、金盞、金絲、金磁
近義詞:黃金箋、金字紙
反義詞:普通箋、銀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