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取的意思、撲取的詳細解釋
撲取的解釋
襲取。《三國志·吳志·锺離牧傳》:“外境内侵,誑誘人民,當及其根柢未深而撲取之,此救火貴速之勢也。”
詞語分解
- 撲的解釋 撲 (撲) ū 輕打,拍:撲粉。撲蠅。撲打。 擊拂的用具:粉撲。 沖:撲滅。撲救。 相搏擊:相撲。撲跌。 跌倒:撲地。 伏:撲在桌上看書。 杖,戒尺,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 筆畫數:; 部首:扌;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撲取”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為迅速攻擊并奪取,常見于描述突襲或果斷行動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快速、突然的動作進行奪取或攻擊,強調動作的迅猛和目标的明确性。
- 結構分析:
- 撲:本義為“沖擊、撲打”,如“撲滅”“撲向”;
- 取:意為“獲取、奪取”,如“取物”“取利”;
- 組合後表示“通過沖擊性動作奪取某物或達成目标”。
二、典故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锺離牧傳》:“外境内侵,诳誘人民,當及其根柢未深而撲取之,此救火貴速之勢也。”
此處指在敵方勢力未穩固時迅速出擊,類似“救火需快”的戰術。
三、使用場景
- 軍事/策略:描述突襲戰術,如“撲取敵軍據點”;
- 日常生活:比喻果斷抓住機會,如“撲取商機”;
- 文學描寫:用于增強動作的緊迫感,如“鷹隼撲取獵物”。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襲取:側重秘密或突然攻擊(更接近“撲取”的本義);
- 攫取:強調強力奪取,含貶義(如“攫取資源”);
- 捕捉:多用于具體實物(如“捕捉昆蟲”)。
五、注意事項
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書面或曆史語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撲取
撲取是一個漢語詞彙,同時也是一個動詞。它的意思是用手或其他物體逮住或捉住某物或某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撲取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扌”是手部,表示與手相關的意思;“取”表示拿、抓。
撲取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撲取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就是由“撲”和“取”兩個常用的漢字合并而成的。
繁體
在繁體字中,“撲取”這個詞的寫法仍然是撲取,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撲取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毫不猶豫地撲取了孩子從窗戶掉出來的玩具。
2. 獵人用陷阱撲取了一隻狐狸。
3. 小貓撲取到了一隻飛鳥。
組詞
組詞:撲滅、撲打、撲面、搶撲、撲翼、撲騰。
近義詞
近義詞:抓取、抓住、捉住、逮住。
反義詞
反義詞:釋放、放開、松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