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爐峰的意思、爐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爐峰的解釋

江西省 廬山 香爐峰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題别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詩:“曾住 爐峯 下,書堂對藥臺。” 宋 梅堯臣 《送餘駕部江州》詩:“内史 九江 行,潦收波已清。何時鷁舟上,遠見 爐峯 迎。” 明 王守仁 《書扇贈從吾》詩:“莫遣扁舟成久别, 爐峯 秋月望君來。”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爐峰 ,即 廬山 香爐峰 。”

鑪峯:爐峰 。 江西省 廬山 香爐峰 的省稱。 隋炀帝 《與峰頂寺僧書》:“ 鑪峯 香氣,煙霞共遠。”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 鑪峯 生轉盻, 橘井 尚高褰。” 唐 李賀 《勉愛行送小季之廬山》詩之一:“小雁過 鑪峯 ,影落 楚 水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爐峰(Lú Fēng)是漢語中對特定山峰的雅稱,特指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香爐峰。該詞在古典文獻與詩詞中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地理指代

    指廬山北部著名山峰,因形似香爐且常年雲霧缭繞如爐煙而得名。《漢語大詞典》釋為:“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峰形圓聳如香爐。”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自然特征

    其名源于山體地貌與氣象奇觀:頂部岩石裸露呈穹窿狀,雲霧聚散如爐中升騰的煙氣。唐代徐凝《廬山瀑布》詩“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即描繪此景。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七十四


二、文化意象

  1. 宗教象征

    作為佛教聖地,香爐峰被視為“佛煙供養”的天然道場。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後,峰名漸與宗教活動關聯,成為禅意與超脫的符號。

    來源:慧遠《廬山記》(載《大正新修大藏經》)

  2. 詩詞意境

    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将“爐峰”意象推向巅峰,賦予其仙境般的詩意。後世文人常以“爐峰雲煙”隱喻隱逸情懷或自然造化之妙。

    來源:《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一


三、現代指涉

當代語境中,“爐峰”仍特指廬山香爐峰景區,為世界文化遺産“廬山”的核心景點之一。其名被收錄于《中國地名大辭典》及地方志,兼具地理标識與文化名片功能。

來源:《中國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九江市志》

網絡擴展解釋

“爐峰”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成語含義 形容山峰高聳入雲,如同爐火燃燒般壯觀的景象,也比喻氣勢雄偉的場面。例如:“這座雪山終年積雪,雲霧缭繞,堪稱爐峰之景。”
    這一用法通過“爐”(火爐)與“峰”(山峰)的意象組合,強調山勢的巍峨與視覺沖擊力。

  2. 地理專指 特指江西省廬山的香爐峰。古代文獻中常簡稱為“爐峰”,如唐代白居易在《題别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中寫道:“曾住爐峯下,書堂對藥臺。”
    宋代梅堯臣、明代王守仁等文人也曾以“爐峰”代指廬山香爐峰,凸顯其在詩詞中的文化意象。

補充說明
廬山香爐峰因形似香爐且常有雲霧缭繞,如爐煙升騰而得名,成為文人墨客詠歎的經典意象。兩種含義均與自然景觀的壯麗相關,但後者更側重具體地點的指代。

别人正在浏覽...

班品飽飯繃爬吊拷标寄跛倚澄空叢集躭遲倒空鄧艾吃鈍魯防微豐标感物寡醋光曜跪火鍊桂酒椒漿海地寒帶黑昆侖恒憲圜鐘渾捶自撲豁免兼年建章宮極冠金湯鞫訊寬息兩王臨機應變流言蜚語龍腦漿黴雨哪能皮賴評斷劈頭蓋腦破丢不答灊廬啟乞齊嶄嶄券契上清童子舌本省的莘莘識拔是凡順命佻蕩挺走偷讬遺大投艱委注蚊母木線子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