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儆省的意思、儆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儆省的解释

[alert] 使人觉悟;反省

详细解释

警诫省悟。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 丁公 此举大快人意,大快生平,亦大有功於朝廷矣。从此大有儆省,大有震惧,不敢慢法以自作殃,何可当哉此疏也邪!”《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国亡之祸。”《明史·宋纁传》:“言官极论得失,要使人主动心;纵罪及言官,上意犹有所儆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榜其罪,使远邇所共闻,所以兴其儆省之念,知其所恶而勿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儆省(jǐng xǐ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警示与反省双重含义的文言词汇,其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警戒与醒悟

    指通过外部警示促使自我反省,达到醒悟、改正的目的。

    《汉语大词典》:强调“因受告诫而省察”,如清代文献中“以儆省愚顽”即通过惩戒使人觉悟。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为“警惕并反省”,突出对过失的自我检视。

  2. 构词溯源

    • 儆:本义为“戒备、警示”,《说文解字》注“戒也”。
    • 省:意为“内察、反思”,《论语·学而》有“吾日三省吾身”之典。

      二字合成后,强化了“由外警至内悟”的动态过程。

二、文献佐证

  1. 《清史稿·礼志》

    “颁训谕以儆省臣民”,体现官方通过训导引导民众自省。

  2.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儆省未遑,而倾覆随之”,警示若不及时反省则招致祸患。

三、近义辨析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4.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5.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收录于《章太炎全集》)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文献来源标注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儆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ǐng xǐ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儆省”由“儆”(警戒、戒备)和“省”(反省、省察)组成,意为通过警惕和反思引以为戒,避免重复犯错。


详细解释

  1. 词义核心

    • 儆:强调对外界危险或错误的警觉,如“儆戒”“惩一儆百”。
    • 省:指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修正,如“反省”“内省”。
      合起来表示“既保持对外界的警惕,又注重自我修正”。
  2. 语境用法

    • 多用于劝诫他人或自我警示,常见于正式文书或历史典籍。例如:
      • 《明史》提到“上意犹有所儆省”,指君主通过反思有所觉悟。
      • 《元史》中“力行善政,亦冀陛下谨慎修德”强调以儆省推动善政。

例句与出处


“儆省”融合了对外界风险的警觉与对内在行为的反思,是中华文化中“知行合一”思想的体现,常用于强调以史为鉴、自我修正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鞍铠冰壸秋月簸箕参捶参与柴车赪肤斥屏宠秩磁浮列车丹之所藏者赤钿雀东山屐斗丽豆秧垛积芳苞蜂攘祔祀干戚舞高掌远蹠更成过江之鲗国际象棋海鳞回乡浑璞精魅矜色九霞军谋看花燎烘丽康龙刍卤汁没影门摊靡费明真目不暇接喷雾器辟淫迁流岂巨青羌坂气穴劬瘠桑雉省候襹襹厮猥琐琐蒲桃螳螂黄雀投戈讲蓺外眦文面闲聊小鸡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