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篆的意思、封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篆的解釋

舊時官署于歲暮年初停止辦公之稱。官印多為篆文,停止辦公即不用印,故名。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封篆出署, 張禹 招寓其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 尹公 晚年,好平章餚饌之事,封篆餘閒,命餘遍嘗諸當事羹湯,開單密薦。”參見“ 封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封篆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源、曆史制度及文化實踐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封」

    本義為堆土植樹劃定疆界(《說文》:「封,爵諸侯之土也」),引申為密閉、緘合。古代官府文書傳遞時以繩捆紮簡牍,繩結處用黏土封固并加蓋印章,稱為「封泥」,此為「封」的核心動作。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紙質版,卷十三。

  2. 「篆」

    原指秦代統一的官方書體「篆書」,後引申為官印的代稱。因古代官印多采用篆體刻寫(如九疊篆),故「篆」可指印章本身。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篆」字條。


二、制度性含義(明清官制)

「封篆」特指官府年終停止辦公、封閉官印的儀式性行為:


三、文化延伸義

在傳統文獻中,「封篆」亦延伸為權力中止或事務暫停的隱喻:

例:清代袁枚《子不語》:「值歲暮封篆之期,案牍盡停。」

此處指官府年末暫停審理案件,強調行政活動的周期性中斷。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封篆」詞條:

    指官府于年底封印,暫停辦公。

  2.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呂宗力主編):

    詳述明清「封印」制度與官吏休假體系。

  3. 《明史·職官志》:

    載有官府封印、開篆之制,為制度研究核心文獻。

(注:因古籍及專業辭書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如需電子資源,可檢索「中國基本古籍庫」或「漢典」網站驗證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

“封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印章篆刻藝術(主要來源)
指中國古代用于封存文書或物品的印章及篆刻技藝。其特點包括:

  1. 材質多為石料或金屬,刻有特定文字或圖案;
  2. 具有封存、保密功能,常用于重要文件或物品的密封;
  3. 延伸出“封閉、保留事物”的比喻義,如文化傳承中的保護行為。

二、官署停辦公務的行政術語(綜合來源、、、)
指古代官府在歲末年初暫停辦公的時期,具體特征為:

  1. 因官印多采用篆文雕刻,停辦期間不再使用官印,故稱“封篆”;
  2. 清代文獻如《浮生六記》《隨園詩話補遺》中均有相關記載,例如官員在此期間寄居他處或處理私人事務;
  3. 與現代“封印”制度類似,具有階段性暫停行政事務的功能。

兩種含義均體現“封存”核心概念,但應用領域不同:前者側重藝術與實物封存,後者屬于古代行政制度範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地獄阿達陂僻邊隘蔽茀比肩并起昌化石長謝成畫癡兒尺蠖求伸純氣出頭露面從母昆弟簇嶄新大人物大水登雲梯點鬼火梵呗風銮高愁黑龍宏達隳慢将帶醬坊擊目井科科名瞘兜苦雨樂趣躐級靈警柳籠栲栳留落脈門馬相如冥眴末度内戶逆臣賊子雀角鼠牙冗蕪若存若亡三栾散名剩下詩官手推車司更卒隨斜天潢貴胄通紅甕子纖新屃赑謝官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