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官署于歲暮年初停止辦公之稱。官印多為篆文,停止辦公即不用印,故名。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封篆出署, 張禹 招寓其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 尹公 晚年,好平章餚饌之事,封篆餘閒,命餘遍嘗諸當事羹湯,開單密薦。”參見“ 封印 ”。
“封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印章篆刻藝術(主要來源)
指中國古代用于封存文書或物品的印章及篆刻技藝。其特點包括:
二、官署停辦公務的行政術語(綜合來源、、、)
指古代官府在歲末年初暫停辦公的時期,具體特征為:
兩種含義均體現“封存”核心概念,但應用領域不同:前者側重藝術與實物封存,後者屬于古代行政制度範疇。
封篆是漢字字體的一種,是中國古代印章的一種書寫形式,指刻有篆書字體的印章,也是指用于書法和印章刻制的篆書字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封篆這個字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屍和千。屍為左邊的部首,千為右邊的部首。
封篆這個字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封篆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是秦國官員李斯所創。封篆字在秦朝時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官方文書和印章上,成為了漢字書寫的一種重要形式。 繁體
封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漢字的寫法有多種演變。封篆是其中一種,它特點是結構簡潔、糾錯容易,每個字的筆畫排列有規律而美觀。封篆的字形多以方塊、直線、弧線等幾何形狀為基礎,整體呈現出方正的特點。 例句
我在書法課上學習了封篆字的書寫技巧。 組詞
封印、印封、封信、封存等。 近義詞
篆書、篆字。 反義詞
隸書、楷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