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裂的意思、幹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裂的解釋

(1) [seasoning check]∶因幹燥而開裂

腳跟幹裂

(2) [desiccation]∶泥地開裂

詳細解釋

幹旱而裂開;幹燥而破裂。 何其芳 《畫夢錄·雨前》:“還有幹裂的大地和樹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茹志鵑 《剪輯錯了的故事》:“一臉黑茬茬的絡腮胡子,圍着一張幹裂的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幹裂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物體因幹燥而出現裂紋或破裂的現象,多用于描述缺乏水分導緻的物理性裂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幹裂指“因幹燥而裂開”,強調物體因失去水分或油脂,表面形成裂紋或斷裂的狀态。例如土地缺水形成龜裂、皮膚缺乏滋潤導緻皲裂等。

二、語素解析

  1. 幹:

    本義為“缺乏水分”,《說文解字》釋為“燥也”,引申為幹燥、枯竭。

  2. 裂:

    指“破開、分開”,《廣雅》注“裂,分也”,強調物體結構的物理性破裂。

    兩字組合後,“幹裂” 聚焦于幹燥引發的破裂過程及結果。

三、典型使用場景

  1. 自然環境

    如土地幹旱時地表形成的裂紋(例:旱田幹裂)。

  2. 人體現象

    皮膚因缺水或寒冷導緻的皲裂(例:冬季手部幹裂)。

  3. 物體狀态

    木材、陶器等材質因失水産生的開裂(例:木器幹裂變形)。

四、近義詞辨析

五、學術延伸

材料學中,幹裂屬于“幹燥應力破裂”,因水分蒸發導緻材料收縮不均而産生内應力,超出承受阈值時形成裂紋。這一機制在土壤學、皮膚病學及文物保護領域均有重要研究價值。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 材料科學學報《幹燥開裂機理研究綜述》,2020年。

網絡擴展解釋

“幹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解釋
    指物體因幹燥而出現裂縫或破裂現象。常見于土地、皮膚、木材等場景。例如:

    • 土地幹裂()
    • 腳跟或嘴唇因幹燥而開裂()
  2. 擴展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烘托環境或人物狀态,如:“幹裂的大地和樹根”表現幹旱的壓抑感()。


二、具體應用場景

  1. 自然現象
    幹旱導緻泥土、河床等開裂,如“久不下雨,地都幹裂了”()。

  2. 人體皮膚
    秋冬季節或缺乏維生素時,皮膚可能出現幹裂,表現為脫屑、疼痛()。

  3. 材料科學
    木材因幹燥不均産生端裂、表裂等(),塗層也可能因幹裂出現細紋()。


三、外延與文化關聯


四、防治與應對

針對不同場景的幹裂,可采取保濕(如潤膚露)、補充水分或調整環境濕度等方法()。

别人正在浏覽...

暗溝白條拔宅飛升缤翻搏臘不逼補衮倉敖茶具騁節承天之祐嗤戲傳鈔催青粗淺徂喪大弓帶動隄防丁屬敵飲逗露二蝕泛豔酆城獄共濟拐子頭歸于行步如飛邗關假甯膠鳔姐妹精洽俊哲摳索龍團鳳餅毛發不爽蠥蟲炮烙前哲氣禀請禱窮滴滴湫陿煞拍折巾聖通詩伯霜月貪戾帖耳土稚甕天蠡海無處無明業火下丹田夏澇相表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