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牀榻的意思、牀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牀榻的解釋

家具。似椅而長大,可坐可躺。《晉書·王祥傳》:“穿深二丈,椁取容棺……棺前但可施牀榻而已。”《新五代史·雜傳二·韓建》:“ 建 初不知書,乃使人題其所服器皿牀榻,為其名目以視之,久乃漸通文字。”《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李元 酒醒……驚起視之,房内牀榻帳幔,皆是蛟綃圍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牀榻(chuáng tà)是漢語中表示卧具的複合詞,由“牀”和“榻”兩個單字組合而成,泛指供人坐卧的家具,尤指古代傳統的床具。以下從字形演變、詞義解析、文化内涵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闡釋:


一、字形與字義解析

  1. 牀(床)

    • 本義:供人睡卧的器具。《說文解字》釋為“安身之坐者”,古字形從“木”從“爿”(pán),象形木制卧具。
    • 演變:漢代隸變後多寫作“床”,現代以“床”為規範字形,“牀”為異體字。
    • 本義:狹長低矮的無圍欄坐卧具。《釋名·釋床帳》載:“榻,言其體榻然近地也”,強調其低矮貼地的特征。
    • 形制:古代榻多用于獨坐或小憩,後發展出可卧的“卧榻”。

複合詞“牀榻”:泛指各類坐卧家具,強調功能實用性,常見于古籍描述生活場景,如《後漢書·徐稚傳》:“陳蕃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二、文化内涵與曆史演變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牀榻:床與榻。泛指卧具。引《南史·王瞻傳》:“平生不以牀榻委人。”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6卷,第1023頁。

    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床榻(規範字形):床和榻,泛指睡覺的家具。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98頁。

  3. 《辭源》(修訂本)

    榻:狹長而低的坐卧用具。引《莊子·秋水》“公子牟隱機大息,倚榻而瞑”。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1572頁。


四、古籍與經典文獻例證


五、字形規範說明

根據《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年),“牀”為“床”的異體字,現代書面語應使用“床榻”。但研究古籍或傳統文化時,保留“牀”字可體現曆史語境真實性。


結論:“牀榻”作為承載古代起居文化的核心家具,兼具實用功能與社會禮制内涵。其詞義演變與字形規範反映了漢語發展的曆時性特征,而文獻記載與實物遺存(如故宮博物院藏明清榻類家具)共同佐證了其曆史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牀榻”是古代對坐卧家具的統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牀”即“床”的異體字,指供人睡卧的家具;而“榻”特指狹長且較矮的坐卧用具。兩者合稱時,泛指供人休息的家具,多指低矮的床或坐具。

二、結構特點

  1. 形态:榻比傳統床更窄小,高度較低,常見于古代廳堂或書房,兼具坐、卧功能。
  2. 材質:多為木質結構,部分高級榻會裝飾織物或雕刻花紋,如《後漢書》記載徐稚拜訪時“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三、功能演變

四、文化意義

榻在古代禮儀中具有象征性,例如懸挂閑置的榻表示對賓客的尊敬(“陳蕃懸榻”典故)。其簡約的設計也體現了古人“以簡為美”的生活理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家具分類,可參考曆史文獻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不了事猜驚裁治超轶雛鬘刺灸簇合登月艙頂罐東野敗駕惇史風世賦調負業罦罬感戴根生土長官氣慣縱寡聞顧客盈門孤人古歰還惺華裾忽驟際會風雲九色鵙鵙具眼冽冽領握柳蠶漏掌風袤延摹楷佞讇暖國淺量七輪風傾膝鋭标篩揚賞録山醪梢林時雝水案,水案兒疏絶竦石宿所田宅丸散膏丹痿陽武科吳绫小胡同歊霧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