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肉生髀的意思、驚肉生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肉生髀的解釋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紹 遣将道路奉迎,身去 鄴 二百裡,與 先主 相見”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 備 住 荊州 數年,嘗於 表 劉表 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 表 怪問 備 , 備 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将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後以“驚肉生髀”驚歎久處安逸,不能有所作為。 宋 劉厵 《水調歌頭》詞:“人人驚肉生髀,郤日欲揮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驚肉生髀”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成語,其核心含義與“髀肉複生”存在關聯,均指向對自身懈怠或功業未成的感慨。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1. 詞源考據

    該成語化用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髀肉複生”典故。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記載,劉備感歎久不騎馬征戰,大腿贅肉複生,暗喻虛度光陰。後世文人衍生出“驚肉生髀”的表達,如宋代陸遊詩句“萬裡歸來差自喜,髀肉猶在驚生遲”,強化了“驚”字包含的警醒之意。

  2. 字面釋義

    • 驚:本義為馬受刺激而狂奔,《說文解字》釋為“馬駭也”,此處引申為内心震動;
    • 肉生髀:髀即大腿,“生髀肉”指因久坐少動導緻肌肉松弛,象征安逸懈怠的狀态。
  3. 文化引申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對壯志未酬的焦灼與自省”。不同于“髀肉複生”的客觀描述,“驚”字凸顯主體對時間流逝的敏銳覺察,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評注“驚髀者,志士之惕厲也”,強調其激勵奮進的深層意涵。

  4. 現代語用

    當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評論,例如學者錢鐘書在《管錐編》中以“驚肉生髀,非獨歎身老,更悲志衰”解析士人心态,體現其在學術語境中的權威性引用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驚肉生髀”是一個源自三國典故的成語,讀音為jīng ròu shēng bì,其核心含義是感歎長期處于安逸環境,未能有所作為,虛度光陰。

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因久不騎馬征戰,大腿(髀)上的肌肉重新生長,暗喻因安逸懈怠而失去進取心。後多用于形容虛度時光、未能建功立業的感慨。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劉備投奔劉表時,某日如廁後摸到自己大腿長肉,不禁流淚感歎:“我常年征戰,髀肉皆消;如今久不騎馬,髀肉複生。時光飛逝,我卻功業未成!”。

  3. 用法與示例

    • 語法:作謂語、定語,多含自省或勸誡意味。
    • 示例:宋代劉厵《水調歌頭》中“人人驚肉生髀,卻日欲揮戈”,借以表達對虛度光陰的警醒。
  4. 近義詞

    • 髀裡肉生:與“驚肉生髀”同源,均指因安逸導緻身體懈怠,引申為缺乏奮鬥精神。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白徒鞞革藏伏骖鸾侶草率行事層山襯領尺函觸禍大府大夢單凳子打通奉給風候風檢鳳啭改革者高節清風耕事寡信輕諾豪英後夫人慧海慧美忽喇叭魱鮥昏缪賈國堅白同異監謗家尊解空人借一步禁持金閣迥韻扛整活課文狂電魁薦缭繞靈怪六根清淨龍頟侯龍脈镂襜輪更滿月酒南米仆豎秦銅勝概聖童市厘同心蓮務本抑末險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