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惊肉生髀的意思、惊肉生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惊肉生髀的解释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绍 遣将道路奉迎,身去 鄴 二百里,与 先主 相见”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备 住 荆州 数年,尝於 表 刘表 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 表 怪问 备 , 备 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以“惊肉生髀”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宋 刘厵 《水调歌头》词:“人人惊肉生髀,郤日欲挥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惊肉生髀”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成语,其核心含义与“髀肉复生”存在关联,均指向对自身懈怠或功业未成的感慨。以下从词典角度分项解析:

  1. 词源考据

    该成语化用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髀肉复生”典故。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记载,刘备感叹久不骑马征战,大腿赘肉复生,暗喻虚度光阴。后世文人衍生出“惊肉生髀”的表达,如宋代陆游诗句“万里归來差自喜,髀肉犹在惊生迟”,强化了“惊”字包含的警醒之意。

  2. 字面释义

    • 惊:本义为马受刺激而狂奔,《说文解字》释为“马骇也”,此处引申为内心震动;
    • 肉生髀:髀即大腿,“生髀肉”指因久坐少动导致肌肉松弛,象征安逸懈怠的状态。
  3. 文化引申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对壮志未酬的焦灼与自省”。不同于“髀肉复生”的客观描述,“惊”字凸显主体对时间流逝的敏锐觉察,如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评注“惊髀者,志士之惕厉也”,强调其激励奋进的深层意涵。

  4. 现代语用

    当代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评论,例如学者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以“惊肉生髀,非独叹身老,更悲志衰”解析士人心态,体现其在学术语境中的权威性引用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惊肉生髀”是一个源自三国典故的成语,读音为jīng ròu shēng bì,其核心含义是感叹长期处于安逸环境,未能有所作为,虚度光阴。

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字面指因久不骑马征战,大腿(髀)上的肌肉重新生长,暗喻因安逸懈怠而失去进取心。后多用于形容虚度时光、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

  2. 出处与典故
    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刘备投奔刘表时,某日如厕后摸到自己大腿长肉,不禁流泪感叹:“我常年征战,髀肉皆消;如今久不骑马,髀肉复生。时光飞逝,我却功业未成!”。

  3. 用法与示例

    • 语法:作谓语、定语,多含自省或劝诫意味。
    • 示例:宋代刘厵《水调歌头》中“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借以表达对虚度光阴的警醒。
  4. 近义词

    • 髀里肉生:与“惊肉生髀”同源,均指因安逸导致身体懈怠,引申为缺乏奋斗精神。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哀死事生冰檗才子书惨重螭额侈卿炊烟刁掯独禄匪盗奋笔直书福手福足改盟弓长购收乖孩子贯穿诡雅异俗过案孤兴寒角号嘶黑漆寥光恒居堠烟检操揭竿积祸金象絶境科分刻桷空明洞天临敌易将立足之地埋首麻枯明里敏妙评点本耆艾潜款情信轻佾市櫎式望拭子收祲守境顺时施宜松茂竹苞通肠米铜四开偷安旦夕外寓王泽香膏湘罗衔寃协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