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有才能的人。《國語·晉語九》:“夫事君者……諫過而賞善,薦可而替否,獻能而進賢,擇材而薦之。”
“獻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獻能”意為推薦有才能的人,強調通過舉薦方式選拔人才。
例:《國語·晉語九》中提到:“夫事君者……谏過而賞善,薦可而替否,獻能而進賢,擇材而薦之。”
現代漢語中,“獻能”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引用中。其含義可對應現代詞語“舉薦人才”“推賢進能”等。
建議結合《國語》原文及注釋進一步理解該詞的古代政治文化背景。如需完整例句或研究文獻,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古籍數據庫。
獻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将自己的力量或資源奉獻出來,用于某種具有意義的目的。這個詞常常用來描述個人或群體為社會、國家、他人或某項事業而付出的努力。
獻(xiàn)字由“犬”和“言”兩個部首組成。它總共有10個筆畫。
能(néng)字由“自”和“匕”兩個部首組成。它總共有8個筆畫。
獻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它最初的出現形式是象形的。
繁體形式的獻字是「獻」。
在古代,獻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它通常寫作「犬言」或者「⺕言」。其中的「⺕」是犬的古體字。
1. 他毫不猶豫地獻能支持了那個慈善項目。
2. 這個志願者團隊以無私獻能的精神服務社區。
3. 我們應該獻能力量來推動社會進步。
1. 愛獻能:表達出對某種事業或目标的熱愛并積極投入。
2. 獻能者:指以各種方式奉獻自己力量的人。
3. 獻能行動:特指某項具體的奉獻行為或活動。
近義詞:貢獻、奉獻、付出。
反義詞:索取、占有、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