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心的意思、讬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心的解釋

(1).猶委心。謂将心交托他人。《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慷慨壯烈,士人鹹多貴之”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都耆舊傳》:“時車騎将軍 夏侯霸 謂 嶷 曰:‘雖與足下疎闊,然託心如舊,宜明此意。’”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縞紵以託心,示茲誠之不謬。”

(2).猶寄情。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顧茲梧而興慮,思假物以託心。” 清 王夫之 《拟阮步兵<述懷>》詩之四十:“託心浩淼間,古今誰久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讬心”是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一、基本含義

“讬”通“托”,意為寄托、托付。因此,“讬心”可理解為:

  1. 将心交托他人:指以真心相待,表達信任與托付。例如《三國志·蜀志·張嶷傳》中夏侯霸對張嶷所言“託心如舊”,即強調即使疏遠,仍願交心信任。
  2. 寄情于物:通過外物寄托情感或心志。如嵇康《琴賦》“假物以托心”,借琴聲抒發内心。

二、文學引證

三、相關成語

提到“讬心”衍生成語:

注意事項

以上解釋基于網絡搜索結果,因資料來源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辭典》等權威工具書核實。若需深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精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讬心

《讬心》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tuo tian/xin。

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讠”(讠+3畫),右邊的部首是“心”(心+4畫)。

“讬心”的源自于古代漢字的寫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的形狀、結構和意義等方面會有一些差異。現代漢字标準化之後,有些字的寫法也發生了變化。

繁體字“讬心”的寫法為“託心”,即部首“言”(言+7畫)代替了“讠”,有着相似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更加繁複,有時候與現代的寫法不盡相同。然而,現代标準化的漢字寫法已經統一,并且使用較多。

如:“説話讬心”,表示一個人說話很真誠。

常用組詞有:“讬情”(表達情感)、“讬願”(寄托願望)、“讬友”(交朋友)等。

與“讬心”相近的詞語有:“信任”、“誠信”等,它們都與“讬心”有着相似的意義。

與“讬心”相反的詞語有:“虛僞”、“欺騙”等,這些詞語表示不真誠或欺騙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