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ked troops] 精兵
水軍精甲。——《資治通鑒》
(1).精良的铠甲。指最好的裝備。《晉書·成都王穎傳》:“精甲耀日,鐵騎前驅。”《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晉 兵自桑林馳出,人馬精甲,光明燭日,虜騎愕然,稍卻, 晉 軍乘之。”
(2).指精銳的軍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豫州 軍雖敗於 長阪 ,今戰士還者及 關羽 水軍精甲萬人, 劉琦 合 江夏 戰士亦不下萬人。”《新唐書·裴均傳》:“ 均 發精甲三千,逆擊之,賊望風奔卻。”
“精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g jiǎ,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精良的铠甲
指制作精良、堅固耐用的防護裝備,常用于形容軍事裝備的優越性。例如《晉書》中提到的“精甲耀日,鐵騎前驅”。
精銳的軍隊
代指裝備精良、戰鬥力強的部隊。如《資治通鑒》中的“水軍精甲”和《三國志》中提到的“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軍事意義:
古代戰争中,“甲”是士兵的防護裝備,“精甲”既指铠甲本身的精良,也引申為軍隊整體實力的強大。例如《新五代史》描述“人馬精甲,光明燭日”,既強調裝備又暗指軍隊的威懾力。
比喻用法: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嚴密的防備或充分的準備。例如“精甲銳兵威武備”形容防禦體系的完善。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資治通鑒》《晉書》等古籍原文。
“精甲”一詞是指制作精良、質量優秀的盔甲。在古代戰争中,士兵們使用精甲來保護自己免受敵人的攻擊。
“精甲”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精 (jīng) 和 甲 (jiǎ)。
部首:精的部首為米,甲的部首為疋。
筆畫:精有4畫,甲有6畫。
“精甲”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是漢字的一個組合。在繁體字中,“精甲”分别寫作「精甲」。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由于字形和結構的演變,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然而,對于“精甲”這個詞來說,它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1. 勇士們穿上精甲,準備迎戰。
2. 他的精甲是由最優質的鐵制成的。
精良、質量優秀、制作精良
铠甲、戰甲、護甲、銅甲
破舊甲、劣質甲、無甲、裸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