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端的意思、靖端的詳細解釋
靖端的解釋
使順服聽命。《國語·晉語八》:“子為正卿,若能靖端諸侯使服聽命於 晉 , 晉國 其誰不為子從,何必 和 ?” 晉 陸機 《赴洛》詩之一:“靖端肅有命,假檝越江潭。”
詞語分解
- 靖的解釋 靖 ì 平安,安靜:靖冥(幽深閑靜)。靖默。 平定,使秩序安定:綏靖。靖難(刵 )(平定叛亂)。 圖謀,謀議:“實靖夷我邦”。 恭敬:“士處靖,敬老與貴,交不失禮。” 古同“靜”,靜止。 姓。 筆畫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專業解析
“靖端”為漢語複合詞,由“靖”與“端”二字構成,其含義可從單字釋義與組合意義兩方面解析。
單字解析:
- 靖:本義為安定、平定。《說文解字》釋為“立竫也”,指使事物歸于平靜狀态。例如《詩經·周頌·我将》“日靖四方”,即指平定四方。後引申為恭敬、謙遜之義。
- 端:原指事物直立、正直的狀态。《說文解字》注“端,直也”,如“端坐”“端莊”。後衍生為品行端正、事物開端等含義。
組合釋義:
“靖端”屬文言色彩較重的詞彙,多用于典籍或正式語境,其核心含義為“以安定、恭敬的态度實現端正之德”。例如:
- 在《漢書·禮樂志》中,“靖端”指通過肅穆的禮儀規範達到社會秩序的安定;
-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提及“靖端其心”,強調以謙恭态度修養心性。
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靖端”常用于強調以平和、莊重的方式處理事務,或形容人舉止端正、不輕浮的特質。例如“靖端行事”“靖端自持”等表達。該詞收錄于《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屬于規範書面用語。
網絡擴展解釋
“靖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來源于古典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靖端(jìng duān)意為使順服聽命,強調通過某種方式使他人或事物服從、安定。該詞多用于描述政治或軍事場景中的掌控能力。
二、字義分解
- 靖(jìng):
- 本義為平安、安定,如“地方安靖”。
- 引申為平定、治理,如“靖亂”“靖邊”。
- 端(duān):
- 本義為端正、正派,如“品行不端”。
- 也指事物的開頭或緣由,如“開端”“無端生事”。
三、文獻出處
- 《國語·晉語八》記載:“子為正卿,若能靖端諸侯使服聽命于晉……” 此處指通過政治手段使諸侯國順服。
- 陸機《赴洛》詩:“靖端肅有命,假檝越江潭。” 表達奉命平定動亂、完成使命的莊重感。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彙,常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近義詞或反義詞,可參考專業詞典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渾飽餐舶來品不絶如縷齒鞋匠觸搏純誠唇呡慈光彈片打牙撂嘴颠米凋獘帝王将相東萊堆垜場返魂梅绋讴附上瓜瓤刮水故式合心合意灰榇活性郊畋家中寶金芙蓉經學絶端絕裙而去窺算連輿并席燎亮龍绡牧羣撚軍攀胡譬如牆翣七零八碎求田問舍榮荂弱蒂山栗升遐詩題市譽悚怛田賦條鞭調光亭立外庸蛙蟆勝負威棱委離顯謀笑柄西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