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灰儭 ”。骨灰盒。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一折:“你那亡父的灰櫬兒在那裡?”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這一堆灰儭骨殖,也無用了。”
“灰榇”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灰榇”指盛放骨灰的木匣或容器,即現代所稱的“骨灰盒”。該詞在古籍中常出現,例如元代雜劇《劉弘嫁婢》提到“灰櫬兒”,明代朱有燉的《香囊怨》中亦用“灰儭”代指骨灰盒。
該詞存在異體寫法“灰儭”,但使用頻率較低。現代漢語中,“灰榇”已不常用,多被“骨灰盒”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出處,可參考、6、7的文獻引述。
《灰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木榇的顔色呈灰色。
《灰榇》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火,分别代表木材和顔色。筆畫數為13畫。
《灰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體演變,是基于實際事物的描述和符號化。
《灰榇》的繁體字為「灰櫬」。
在古時候,「灰榇」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保持一緻。
1. 這塊木頭的顔色看起來有點像灰榇。
2. 他堅持使用古代灰榇漆進行家具的塗裝。
灰色、木材、榇木等
灰、灰白
紅色、綠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