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朝廷的诰命。 明 金銮 《出隊子·早春宴徐王孫西園》套曲:“一簇兒綵花金誥,耀龍文宮錦袍。” 清 東亞病夫 天寶宮人 《孽海花》第二幕:“怎奈家有糟糠,不能并請金誥。”
“金诰”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金诰”指朝廷頒發的诰命,即皇帝或官方機構發布的正式文書或封賞命令。其中:
該詞多見于明清文獻,例如:
“金诰”不僅代表官方權威,也反映古代社會對功名榮譽的重視,常見于描述封賞、官職晉升或女性受封(如诰命夫人)的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或古典詩詞集等來源。
《金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皇帝頒發的有關封賞、賜福等事項的诏書。
《金诰》的部首由“金”組成,表示與金屬有關。筆畫總共有11畫。
《金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皇帝經常用金屬牌匾來表示榮譽和尊貴,而頒布給臣子或百姓的各種诏書和獎狀也都是由金材制成的。因此,《金诰》這個詞語就表示着皇帝親自頒發的封賞诏書。
《金诰》的繁體字為「金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一些不同。《金诰》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金誥」的形式。
1. 皇帝親自下令,頒發了一份《金诰》給功勳卓越的将領。
2. 他得到了一份《金诰》,表示他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 金玉诰信
2. 金鑒诰獎
3. 金書鐵券
4. 金戈鐵馬
封賞诏書、賜福文書、獎狀、封賜文書
廢黜诏書、剝奪文書、責罰文書、貶谪文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