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的意思、觸目驚心的詳細解釋
觸目驚心的解釋
[ghostly sight] 為所見的情況而震驚。形容問題之嚴重
詳細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而内心震驚。形容事态嚴重,引起震動。 清 林則徐 《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七:“我們從 奉天 到 哈爾濱 沿路觸目驚心,都是 日本 人侵略政策的痕迹。”
詞語分解
- 觸目的解釋 容易被看到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目光接觸到觸目驚心詳細解釋.目光所及。《晉書·習鑿齒傳》:“來達 襄陽 ,觸目悲感,略無歡情。” 宋 歐陽修 《采桑子》詞:“歸來恰似 遼東 鶴,城郭人民
- 驚心的解釋 内心感到震動或吃驚驚心動魄詳細解釋.驚懼的心境。《戰國策·楚策四》:“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唐 劉言史 《偶題》詩之二:“得罪除名謫海頭,驚心無暇與身愁。”.内心
網絡擴展解釋
“觸目驚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chù mù jīng xīn
- 字面解釋:
- 觸目:目光所及;
- 驚心:内心受到震動。
合指親眼看到的情景令人極度震驚。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來源:唐代韓愈《昌黎集·貞曜先生墓志銘》中“刿目怵心”一詞,後演變為“觸目驚心”。
- 清代引用:林則徐在禁煙告示中曾用此詞強調事态嚴重性。
三、用法與場景
- 語法結構:連動式,作謂語或定語。
- 適用情境:
- 描述災難、事故等慘烈場面(如地震後的廢墟);
- 揭露社會問題或觸動人心的現象(如環境污染的後果);
- 文學或影視作品中渲染緊張、恐怖的氛圍。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驚心動魄、膽戰心驚(強調心理沖擊)。
- 反義詞:司空見慣、習以為常(表示對常見現象無感)。
五、例句參考
- 戰争紀錄片中屍橫遍野的畫面,令人觸目驚心。
- 統計數據顯示的青少年犯罪率增長,堪稱觸目驚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更多例句,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原文及現代應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觸目驚心
觸目驚心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形容看到的事物或景象非常令人震驚、驚恐。下面将為您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觸目驚心的拆分部首是「角」和「心」。部首「角」表示角、目,而部首「心」表示有關心思和情感。筆畫分别為7畫和4畫。
來源:
「觸目驚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最早記載出自《戰國策·趙策三》:“觸目以驚心,起扶以中行。”意為看到令人震驚的景象,心中感到驚恐,但仍然振作起來,繼續前進。
繁體:
「觸目驚心」是觸目驚心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觸目驚心可以寫作「觸目驚心」,部分字形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這個事故的現場讓人觸目驚心,不敢相信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2. 這部電影展現了戰争的殘酷,其中一些場景實在是觸目驚心。
組詞:
觸目炫心、驚心動魄、驚心動魄、跌破觸目、觸目儆心
近義詞:
令人驚悸、驚世駭俗、毛骨悚然、怵目驚心
反義詞:
平淡無奇、毫無反應、平淡無驚、沒有震撼效果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