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釣川的意思、釣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釣川的解釋

釣于河上。比喻以利祿吸引人才。《太平禦覽》卷八三四引《六韬》:“ 呂尚 坐芧以漁, 文王 勞而問焉。 呂尚 曰:‘魚求於餌,乃牽其緡;人食於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小釣釣川,而擒其魚;中釣釣國,而擒其萬國諸侯。’”後用為典故。 唐 駱賓王 《釣矶應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應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釣川耶?将以釣國耶?” 唐 司空圖 《上考功》:“方啟釣川之兆,俄纏罷市之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釣川”是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常出現在古典詩文和典故中:

  1. 字面義:在河川中垂釣

    • 這是最基礎的含義,指在河流、溪水等水域進行釣魚活動。“釣”指用餌誘魚上鈎的行為,“川”指河流、水道。例如:“隱士獨釣川上,怡然自得。”
  2. 引申義與典故義:

    • 歸隱閑適生活的象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垂釣常與隱逸、閑適、超脫世俗相聯繫。“釣川”遂成為遠離塵嚣、寄情山水、追求内心甯靜的隱逸生活的典型意象。如唐代詩人筆下常以此描繪隱士或閑居生活。
    • 待時而出、治國平天下的隱喻(源自姜太公典故): 這是“釣川”最具文化内涵的引申義。它典出西周開國功臣姜尚(姜子牙、呂尚、太公望)的故事。相傳姜尚在未被周文王發現前,曾垂釣于渭水之濱(今陝西寶雞磻溪)。他釣魚的方式與衆不同——用的是直鈎且不挂魚餌,離水面三尺,并說“願者上鈎”。這看似怪異的行為,實則是他等待明主、施展治國安邦大才的一種方式。後來周文王姬昌訪賢至此,與姜尚交談後大為賞識,尊其為“太師”,共同開創了周朝基業。
      • 因此,“釣川”常用來比喻:
        • 懷才待時: 有才能的人隱居或等待時機,期待被明主發現和重用。
        • 治國安邦的抱負與策略: 姜太公的“釣”并非真為魚,而是為“釣”取功名、施展政治抱負。故“釣川”也隱含了以獨特方式實現政治理想、參與國家治理的含義。
        • 帝王求賢或賢士出山的象征: 文王訪賢于渭濱,成為明君求才的典範,“釣川”之地也成了君臣際遇的聖地。

“釣川”一詞,表層指在河流中釣魚,深層則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密碼。它既是隱逸山林、逍遙自在生活的寫照,更因姜太公渭水垂釣的典故,成為賢士待時而出、以獨特方式實現治國平天下抱負的經典隱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人才、機遇與政治智慧的深刻思考。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釣川”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延伸,以下為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與典故來源
    該詞最早出自《六韬》,記載姜太公(呂尚)用“以小釣釣川”比喻通過利益(如祿位)吸引人才,如同用魚餌釣魚。其核心含義是以利祿為手段招攬或控制他人。

  2. 構詞解析

    • 釣:原指釣魚,引申為用策略或利益引誘。
    • 川:指河流,代指廣闊領域或群體。
      合起來即“在河流中垂釣”,隱喻通過利益在更大範圍内吸引目标對象。
  3. 使用場景

    • 曆史典故:常用于政治或權謀語境,如《太平禦覽》中描述姜太公以此策略輔佐周文王。
    • 現代引申:可泛指用巧妙手段引導他人行動,例如商業競争或人際交往中的策略性吸引。
  4. 辨析與延伸
    需注意該詞帶有一定功利色彩,與“禮賢下士”形成對比,更強調利用利益而非德行招攬人才。唐代詩人駱賓王、司空圖等曾引用此典,賦予其文學層面的權謀意象。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原文或曆代文學引用,可參考漢典及唐代詩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白蜜百葉仙人襃歎碧牙西不差什不點實蠶桑愁悴村旆待信砥厲東漢分方币夫子兵感冒格林尼治耕翻廣而言之孤身豪句驩館箕疇精管金章玉句隽朗愒息魁特朗月清風遼霫留思鹿港挐繁凝厲徘徊偏佞鎗然搶占遷流僑人泣不成聲其那碛磈區甸三族飒飁聖代石朝官識二五而不知十石匣肅機聽候退名哇啦哇啦望舒荷韋布交微撓文齊曉奏諧美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