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先人或先賢的功業。 晉 陸雲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诔》:“本崇曩烈,堂構克榮。”
(2).指前人或先賢。《晉書·賈充楊駿等傳論》:“ 文琚 識同曩烈,而罰異昔人,悲夫!”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追先寺》:“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
“曩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先人或先賢的功業
指曆史上傑出人物或祖先留下的顯赫成就與貢獻。例如《晉書》中“文琚識同曩烈”即強調對前人功績的繼承。
指前人或先賢本身
可代指具有卓越成就的曆史人物,如北魏文獻《洛陽伽藍記》用“追芳曩烈”表達對先賢的追慕。
多用于古典文獻或正式文體中,常見于對曆史人物功績的稱頌或文化傳承的論述。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曩烈》(nǎng liè)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過去的輝煌和榮耀。它用于描述某個人或某個時期的輝煌過去,表達對過去的回憶和敬重之情。
《曩烈》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由于是一個複合詞,所以不存在其他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曩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它在《爾雅》、《廣韻》等古代字典中都有記載。而在繁體字中,曩烈的寫法依然是「曩烈」。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曩烈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繁體中的「曩」字在古代可能會寫作「烽」或「廾」,而「烈」字在古代可能會寫作「革」或「列」。
1. 我們應當銘記曆史,敬重曩烈的前輩們。
2. 這座城市曾經有過許多曩烈的時刻,現在卻逐漸被淡忘了。
曩烈的組詞:曩烈學問、曩烈門楣、曩烈事迹、曩烈過往。
曩烈的近義詞:昔日輝煌、往昔榮耀。
曩烈的反義詞:現實、未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