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芥拾的意思、芥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芥拾的解釋

《漢書·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後以“芥拾”指輕易地取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廷試》:“ 嘉靖 末年,及今上近科,以大力得路者,改佳名以應廷對,自謂芥拾鼇甲,竟不如所願,揆地亦付之浩歎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芥拾”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該詞出自《漢書·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原指精通經學的人獲取高官如同彎腰拾取地上的芥菜籽般容易,後引申為輕易取得功名或成就()。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中曾用“自謂芥拾鼇甲”形容科舉中輕松獲取功名的心态。

  2. 字義拆解

    • 芥:指芥菜籽,比喻微小之物()。
    • 拾:意為“撿取”,組合後通過誇張對比,強調輕松達成目标的意象()。

使用場景

注意

個别資料(如)将“芥拾”解釋為“瑣碎之事”,可能與“芥”的細微含義混淆,但主流權威釋義仍以《漢書》典故為基準。建議優先采用“輕易取得”的解釋方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芥拾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芥拾(jù shí)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十分細心,能夠注意到一些細微的事物或現象。芥拾的拆分部首為艹和手,其中的手既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又是一個獨立的字,而艹則代表草的意思。芥拾的總共有12個筆畫。

芥拾的來源及繁體字

芥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中。在《論語·公冶長》一章中,孔子曾經說過:“德行惡而不改,曰已矣夫!人哉,芥者,其如予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性格惡劣而又不改正的,已經無法救治。換句話說,一個人的品德如果出了問題,即使是很小的問題,也将變得無法挽救。芥拾這個詞在這裡指代細小的事物或細微的改變。

繁體字“芥”和簡體字“芥”是一樣的,沒有什麼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有一定差異的。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芥的古時候寫法是“艹口”,其中的口代表的是一顆種子,而艹代表的是植物的意思。這個寫法更加直觀地表示了芥這個字所代表的植物,而現在的寫法則更加簡化。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

他對于細節的關注十分芥拾,讓人印象深刻。

組詞:

芥藍(jù lán):指一種蔬菜,也叫做芥蘭。

拆拆芥(chāi chāi jù):表示十分叨擾或糾纏。

近義詞:

細緻(xì zhì):描述一個人非常細心、周到。

一絲不苟(yī sī bù gǔ):形容人非常謹慎,做事一絲不苟。

反義詞:

粗心(cū xīn):與芥拾相反,形容人不細心、不注重細節。

馬虎(mǎ hū):表示人做事不細緻,草率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