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金隄 ”。 1.堅固的堤堰。後作為堤堰的美稱。《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媻姗勃窣,上金隄。” 顔師古 注:“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無射九月》:“金堤翠柳,帶星采而均調。” 宋 柳永 《笛家弄》詞:“水嬉舟動,禊飲筵開,銀塘似染,金堤如繡。” 清 錢謙益 《寄督漕張禦史》詩之二:“ 鐵甕 雲帆連析木,金堤春水泛桃花。”
(2).堤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史記·河渠書》:“ 孝文 時河決 酸棗 ,東潰 金隄 。”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志》:“ 金隄 ,一名 千裡隄 ,在 白馬縣 東五裡。”
(3).堤名。指今 四川 灌縣 都江堰 一帶 岷江 的江堤。《文選·左思<蜀都賦>》:“西踰 金隄 ,東越 玉津 。” 劉逵 注:“ 金隄 在 岷山 都安縣 西,隄有左右口,當 成都 西也。”
“金堤”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河南滑縣的金堤
此堤位于今河南省滑縣東,曆史上因黃河決口而聞名。
四川都江堰的岷江江堤
另一處“金堤”位于今四川灌縣(現都江堰市)岷江段,屬都江堰水利系統的一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地理位置或曆史事件,可參考《漢書》《史記》等文獻原文。
《金堤》指的是一種古代的建築結構,用于加固河堤或堤岸的建築材料。
《金堤》的部首是金(金字旁),象形字,讀音jīn,總筆畫數:8。
《金堤》一詞的來源是由于古代修建河堤或堤岸時常使用金屬材料進行鋪設,所以稱之為《金堤》。這種修建方式具有較強的加固功能,可以防止地基侵蝕和堤岸塌方。
《金堤》的繁體字為「金堤」,無繁體字形式。
古代關于《金堤》的記載很少,因此其古漢字寫法無法确定。但可以推測的是,當時所用的字可能與現代寫法相似。
1. 河流發生洪水,金堤的加固工作非常重要。
2. 這座城市的防汛措施全面升級,包括加固金堤。
金碧輝煌、金融、堤壩、堤岸、岸堤。
金屬堤、鐵堤。
土堤、石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