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徵的意思、符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徵的解釋

符瑞;符兆。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又於湖( 臨平湖 )邊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餘,刻‘作皇帝’字。於是改 天冊 為 天璽 元年。 孫盛 以為 元皇 中興之符徵,五湖之石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徵(fú zhēng)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符”與“徵”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符”本義指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的憑證,引申為“标記、符號”或“事物間的對應關系”,例如“符合”“符文”均源于此義。而“徵”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召也”,後衍生出“迹象”“預兆”的含義,如《左傳》中“天有六氣,徵為五色”即指自然現象的征兆。

從構詞角度分析,“符徵”可理解為“具有符號性質的征兆”或“通過特定标記體現的迹象”。例如,在傳統文化中,天文異象常被視為“天人之符徵”(《漢書·天文志》,即通過星象符號解讀人事吉兇的關聯。現代語言學中,該詞亦可類比符號學理論中“能指與所指的對應系統”(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強調符號與意義之間的表征關系。

需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學術文獻或特定文化研究領域。日常語境中建議優先使用“符號特征”“征兆标記”等更通用的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符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ú zhē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釋義

  1. 符瑞;符兆
    指象征吉祥或預示未來的自然現象或事物,常與古代祥瑞文化相關。例如《水經注》中記載的“臨平湖石函”事件,石上刻有“作皇帝”字樣,被視為帝王興起的征兆。

  2. 詞語結構

    • 符:符號、标志,象征某種意義;
    • 徵(zhēng):通“征”,指征兆、迹象,引申為預示或驗證。

文獻例證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提到,臨平湖邊發現刻字石函,被視為“元皇中興之符徵”,即用自然現象預示政權更疊的合法性。


補充說明


“符徵”指通過符號或自然現象預示吉兇、興衰的象征,多見于曆史文獻與祥瑞文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可參考《水經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備舍陳牍蔟蔟戴雞佩豚大王父單幅東挪西借妒昧獨奏州番來覆去番子手浮起撫字催科贛巨人格局功勞駭雞嚎呼合正荷紫紅绫餅餤洪猷侯景之亂換手抓背貨物鑒詧九重閣巨鹢揩铿叩栧框框饋饍藍縷令人作嘔緑玉蔓蔓萌人南越鳥偏罰傾弛窮裡毬子犬戎區處膳宰十二公史撰送詩篇蒐羅胎養踏看鐵胎弓痛下針砭同心竭力偷懶頭匹托說绾握違式相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