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诏的意思、金花诏的詳細解釋
金花诏的解釋
用金花箋寫的诏書、诏令。 宋 蘇轼 《送程建用》詩:“會看金花詔,湯沐奉朝請。”
詞語分解
- 金的解釋 金 ī 一種化學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黃赤色,質軟:黃金。金子。金筆。 金一類的,具有光澤、延展性,容易傳熱和導電的固體的通稱(汞除外)。:金屬。五金(舊指金銀銅鐵錫)。合金(兩種或多種金屬混合而
- 花诏的解釋 古代用以賜爵或授官的诏令。多用花色绫紙所寫并套以錦袋。 唐 司空曙 《晦日益州北池陪宴》詩:“常侍傳花詔,偏裨問羽觴。” 宋 蘇轼 《送程建用》詩:“會看金花詔,湯沐奉朝請。”參閱 宋 宋敏求
專業解析
金花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指向古代帝王用于重大冊封(如冊立皇後、太子等)時頒發的诏書。其核心特征在于诏書載體(紙張或絹帛)上裝飾有金箔制成的花紋,以彰顯皇家威儀與诏令的至高無上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
形制與象征意義:
- 金花裝飾:诏書使用特制的紙張(如金花羅紙、銷金紙)或絹帛,其上用金箔繪制或粘貼出特定的花紋圖案(如龍鳳、雲紋等)。這種裝飾工藝複雜,成本高昂,是皇家專屬的禮儀用品。
- 尊貴與權威:金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尊貴、神聖和永恒。诏書飾以金花,直觀地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和诏書本身的莊重神聖,是皇帝行使最高權力的重要憑證。其華麗的外觀本身就構成了一種視覺上的權威宣示。
-
主要用途:
- 重大冊封:“金花诏”最典型的用途是冊立皇後、皇太子、親王等涉及皇位繼承或皇室核心成員身份确立的重大典禮。例如,《宋史·禮志》等文獻中記載,冊立皇後時需“制命以金花羅紙”。
- 重要任命/褒獎:有時也用于冊封功勳卓著的勳臣或授予極高的榮譽爵位,但相較于冊立後、儲,此類應用相對少見且規格略低。
-
曆史背景與文獻依據:
- 唐宋時期盛行:金花诏的制度在唐宋時期尤為完備和盛行。唐代宮廷文書制度發達,金花裝飾的诏書成為區别最高等級文書的标志之一。宋代沿襲并細化了相關禮儀規定。
- 文獻記載:古代典籍如《唐會要》、《宋史·輿服志/禮志》、文人筆記(如宋代周密的《癸辛雜識》)等均有提及“金花诏書”、“金花诰”或“銷金诏書”,描述了其形制、用途及在宮廷禮儀中的重要地位。例如,《宋史·輿服志六》明确記載了冊命皇後、太子等所用“金花羅紙”的規格。
“金花诏”特指中國古代(尤以唐宋為典型)皇帝在舉行冊立皇後、太子等重大典禮時頒布的诏書。其最顯著的特征是诏書本身飾有金箔制作的花紋,這種奢華的裝飾不僅是工藝的體現,更是皇權神聖性與诏書至高權威性的視覺象征。它服務于王朝最高級别的政治儀式,是古代中國禮制文化和文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
- 釋義核心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對“金花”、“诏書”及相關詞條的解釋,并結合古代典章制度文獻。
- 曆史制度依據:《唐會要》(王溥撰)、《宋史》(脫脫等撰)中的《禮志》、《輿服志》部分。
- 文化背景參考:中國古代禮制研究專著,如陳戍國《中國禮制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金花诏”是中國古代對皇帝诏書的一種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定義
“金花诏”指用金花箋(一種裝飾金色花紋的高級紙張)書寫的诏書或诏令。這類诏書通常用于頒布重要命令或授官賜爵,象征至高無上的皇權,具有不可違抗的權威性。
2.曆史淵源
該詞源于宋代文獻,如蘇轼《送程建用》詩中提到:“會看金花诏,湯沐奉朝請。”詩中“金花诏”代指朝廷對官員的封賞,側面反映了其與禮儀、官職任命的關聯。
3.使用場景
- 權威象征:用于形容帝王頒布的重要命令,強調其不容置疑的效力。
- 文學意象:古代詩詞中常借“金花诏”表達對功名、仕途的期許,或渲染皇家威嚴。
4.相關延伸
“金花箋”作為诏書的載體,本身也體現了古代文書制度的考究。據記載,這類特殊用紙多配以錦袋封裝,進一步凸顯其莊重性(注:此來源權威性較低,僅供參考)。
若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文獻例證,可查閱《蘇轼詩集》或宋代典章制度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暴長暴水冰碴兒餐仰叉手髻騁耆奔欲車上吐茵春襟跐豸從聲瞪眼董統頓牟讀書得間泛泛之交方積沸泉風雲人物棼穢覆救黼帟閣帖格斬工料孤孀蒿艾河清人壽胡貊獲者間架籛彭健武較大挢揉造作金剛石婚金罍糾謬機杼一家眷忡舉手投足勘定龍蝦貓鼠同乳駡戰汶濁米糒迷漾暖火盆七魄揉耳閃朒涉池松綠退食自公未詳委囑無毀無譽無量劫賢惠小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