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話傳說中的金人。《神異經·西荒經》:“西方日宮之外有山焉,其長十餘裡,廣二三裡,高百餘丈。皆大黃之金,其石殊美,不雜土石,不生草木。上有金人,高五丈餘,皆純金,名曰金犀。”
(2).金印和犀角的劍飾。 漢 揚雄 《法言·孝至》:“被我純繢,帶我金犀。” 李軌 注:“金,金印;犀,劍飾。”一說為黃金帶鈎。 汪榮寶 義疏:“《匈奴傳》:‘賜黃金璽、玉具劍。’金即謂璽,則犀當是以犀角為劍飾也。然玉具劍摽、首、鐔、衛盡用玉為之,(彼《傳》 孟康 注。)不得以角為飾…… 榮 謂犀者,犀毗之略。 孝文 前六年,遺單于服物有黃金犀毗一,見《匈奴傳》。彼 顔 注雲:‘犀毗, 胡 帶之鈎也。亦曰鮮卑,亦曰師比,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史記·匈奴列傳》作‘胥紕’,《索隱》雲‘胥、犀聲相近’,引 班固 與 竇憲 箋雲‘賜犀比金頭帶’是也。然則金犀即黃金犀毗,謂帶鉤,故雲‘帶我金犀’也。”
(3).黃金和犀角。《二刻拍案驚奇》卷五:“禦賜金犀一簏,與他壓驚。”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阿鳳》:“卧榻徧飾金犀,光彩耀目,挂流蘇帳。”
“金犀”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其内涵涉及神話傳說與古代器物裝飾:
根據《神異經·西荒經》記載,西方日宮外有一座金山,山上矗立着純金鑄造的巨人,高五丈餘,被稱為“金犀”。這一形象象征着古代對黃金的崇拜與神話想象,與西方方位的神秘性相關。
金印與犀角劍飾
漢代揚雄在《法言·孝至》中提到“帶我金犀”,學者李軌注解為“金”指金印,“犀”指劍柄上的犀角裝飾,體現古代官員的權柄與佩劍禮儀。
黃金帶鈎說
清代學者汪榮寶提出不同見解,認為“犀”實為“犀毗”(即帶鈎)。《漢書·匈奴傳》記載漢代曾賜予匈奴首領黃金犀毗,故“金犀”可能指黃金材質的腰帶鈎,象征身份地位。
兩種器物釋義均與漢代禮制相關,具體所指需結合文獻語境分析。例如,“金印說”更貼合揚雄原文的官儀背景,而“帶鈎說”則與漢代對外賞賜制度相呼應。
《金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黃金的犀牛”。犀牛在古代被認為是祥瑞的象征,具有辟邪驅兇的作用。因此,《金犀》一詞常用來形容珍貴、稀有的東西。
《金犀》的部首是“金”,筆畫數為11。
《金犀》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可考慮到古人對犀牛的崇拜和對黃金的珍視,将兩者合而為一形成的一個詞語。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着“金犀”這個詞。
在古代漢字中,《金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沒有詳細的文獻記載,我們無法确切了解古時漢字中《金犀》的寫法。
1. 這件《金犀》珍寶是我家傳的瑰寶,代代相傳。
2. 他擁有了一尊《金犀》佛像,備受衆人矚目。
金犀珠、金犀玉、金犀瑞氣、金犀光芒、金犀寶物
黃金、稀世珍寶、寶物、稀有
平凡、普通、平庸、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