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ap] 花費很少,尤指與現行價格或實際價值相比較時
便宜貨
(1).謂斟酌事宜,不拘陳規,自行決斷處理。《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南史·顧憲之傳》:“愚又以便宜者,蓋謂便於公宜於人也。”《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三年》:“凡翻異駁勘之獄,同守臣審鞫,便宜予決,毋得滞留。”《清史稿·選舉志二》:“藝徒學堂……均可於中、小學堂便宜附設。”
(2).指便宜行事之權。《隋書·楊諒傳》:“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 宋 葉適 《奏議·紀綱四》:“收還便宜,使州郡復承平之常制。” 清 李漁 《奈何天·計左》:“近日又因北方告警,特賜尚方之劍,假以便宜,令我星馳赴剿。”
(3).指有利國家,合乎時宜之事。《漢書·劉敬傳》:“ 敬 脫輓輅,見 齊 人 虞将軍 曰:‘臣願見上言便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 鼂錯 受書,還上便宜。後代便宜,多附封事,慎機密也。” 宋 楊萬裡 《寄題南城吳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倉》詩:“天顔憂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陳便宜。”
(4).方便;順當。《紅樓夢》第四二回:“你這會子閑着,把送老老的東西打點了,他明兒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再生緣》第二十回:“ 康員外 所居東首,别有牆門,裡面亦通,如要另行出入,亦頗便宜的。” ********* 《桑西門的曆史觀》:“這種名稱,純是為分類的便宜而加的,并沒有褒貶的意味存于其間。”
(1).好處。 唐 寒山 《詩》之二七三:“有人來駡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 宋 趙長卿 《滿庭芳·荷花》詞:“算勞心勞力,得甚便宜。”《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 老舍 《月牙集·月牙兒三十三》:“最可恨的是些油子,不但不肯花錢,反倒要占點便宜走,什麼半盒煙卷呀,什麼一小瓶雪花膏呀,他們隨手拿去。”
(2).上風,優勢。《三國志平話》卷中:“ 曹相 曰:‘倘若在旱灘上赢了 周瑜 ,水面上交戰,不得便宜。’”《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 齊 兵十分奮勇, 吳 兵漸漸失了便宜。”
(3).上算,合算,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好處。《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逍遙快樂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别。”《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撞着時運又順利,做去就是便宜的,得利甚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陳侍禦奏摺》:“今之議撫,内江皆許其出入, 英 夷一何便宜!” 孫犁 《白洋澱紀事·碑》:“看看這些景緻,散散心,也比呆在村裡擔驚受怕強,比受鬼子漢奸的氣便宜多了。”
(4).價錢低。 沙汀 《航線》:“米麼,倒便宜,規定了的,幾百錢一鬥。” 浩然 《豔陽天》第七十章:“一邊望着那各種各樣的簡單而又便宜的食品,一邊盤算着吃些什麼,吃多少。”
(5).指某一方面的價值低廉。 母國政 《大門口兒》:“一個簡陋的小廚房,要兩位工程師來施工, 中國 的工程師實在便宜。”
(6).給以好處,使得到某種利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氏子》:“言已,出門,曰:‘便宜他!’” 巴金 《家》三十:“各人有各人的職務,隻便宜了 覺民 和 覺慧 兩個人。” 葉君健 《火花》一:“我們現在在這裡喝西北風,他還在家裡睡大覺,太便宜他了。”
“便宜”是一個多音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讀音不同而有所區别:
方便合適
指事物或行為符合實際需求,具有便利性。
例:古代官員常被賦予“便宜行事”的權力,即根據情況自行決斷處理事務(《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指有利國家或合乎時宜之事
多用于古代文獻,如《漢書·劉敬傳》中“臣願見上言便宜”,意為提出對國家有利的建議。
價格低廉
形容商品或服務性價比高,如“這件衣服很便宜”。
補充:現代語境中常與質量關聯,如“便宜但耐用”或“便宜無好貨”。
不應得的利益
含貶義,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的小惠小利,如“占人便宜”。
延伸:老舍《月牙兒》中“占點便宜走”即暗含此意。
使得到寬恕或好處
作動詞使用,如“不能便宜了他”,表示讓對方輕易獲益或逃脫責任。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例句及現代用法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