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掣頓的意思、掣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掣頓的解釋

(1).硬拉;強奪。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數幸之郡縣,富人以貲佐,貧者築道旁。其後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吏捕索掣頓,不以道理。”《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當此之時,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乳母家子孫奴從者橫暴 長安 中,當道掣頓人車馬,奪人衣服。”《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又幹郡之吏,職監諸縣,營護黨親,鄉邑舊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頓,民之困弊,咎生於此。”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六:“兵馬将往收捕,婦女憂愁,踧眉啼哭;吏卒掣頓,折其腰脊,令髻邪傾;雖強語笑,無復氣味也。”

(2).猶困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掣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成語含義(現代常用)

基本含義:指行動突然停止或陷入停滞不前的狀态。

二、古籍中的含義(曆史用法)

  1. 硬拉;強奪
    見于《鹽鐵論》《史記》等文獻,指強行拉扯或掠奪。例如:

    • 《鹽鐵論》提到官吏“掣頓人車馬”,即強行攔截車輛。
    • 《史記》記載乳母家族“當道掣頓人車馬,奪人衣服”,描述搶奪行為。
  2. 困頓;艱難
    引申為因外力幹擾導緻的困境,如《三國志》中“因公掣頓,民之困弊”,指官吏濫用職權使百姓生活困苦。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掣頓:釋義和來源】

掣頓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扌手部和屯部。它的意思是阻礙、拖延或使行動停頓。掣頓的字形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先秦文字,是隸變體,由扌和屯兩個部首構成。

【掣頓:繁體和古代漢字寫法】

掣頓在繁體中保持相同的寫法。根據古代漢字寫法,掣頓的字形稍有變化。它的舊字形中,手部扌寫得更多像個實心的方塊,而屯部的上部則像個倒T字。

【掣頓:例句和使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掣頓的例句:

1. 他的行為掣頓了整個工程的進展。

2. 意外事件掣頓了我們原本的計劃。

3. 不要讓負面情緒掣頓你的前進。

【掣頓: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掣頓相關的詞語:

1. 組詞:掣扭、掣肘、掣制、掣動。

2. 近義詞:阻礙、耽擱、延誤。

3. 反義詞:順利、迅速、暢通。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