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掣頓的意思、掣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掣頓的解釋

(1).硬拉;強奪。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數幸之郡縣,富人以貲佐,貧者築道旁。其後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吏捕索掣頓,不以道理。”《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當此之時,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乳母家子孫奴從者橫暴 長安 中,當道掣頓人車馬,奪人衣服。”《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又幹郡之吏,職監諸縣,營護黨親,鄉邑舊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頓,民之困弊,咎生於此。”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六:“兵馬将往收捕,婦女憂愁,踧眉啼哭;吏卒掣頓,折其腰脊,令髻邪傾;雖強語笑,無復氣味也。”

(2).猶困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掣頓(chè dù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因受牽制、阻礙而陷入困頓或停滞的狀态。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釋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牽制受阻

    指事物發展或行動因外力幹擾而被迫停頓。

    《漢語大詞典》:掣頓意為“牽掣阻滞,困頓”。

    《辭海》(第七版):釋為“受牽制而停頓”。

  2. 困頓窘迫

    引申形容人處于受制于環境、難以施展的困境。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注解為“困頓,窘迫”。


二、詞源與古典用例

詞素分解:

典籍例證:

  1. 《漢書·賈誼傳》:

    “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終日力作,不得喘息,猶将掣頓。”

    此處指諸侯王受制于漢朝委派的傅相,行動處處受限。

  2. 《後漢書·皇甫規傳》:

    “軍士勞倦,百姓困苦,吏士掣頓,叛者日多。”

    描述軍隊因疲敝受制,叛亂頻發的局面。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雖屬文言,但可用于以下語境: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卷6,第274頁。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第2315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第184頁。
  4. 《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解析“掣”“頓”字源。

五、同義與近義詞

提示:現代表達中,“掣肘”“制約”“受阻”更常用,而“掣頓”多用于特定學術或文學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掣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成語含義(現代常用)

基本含義:指行動突然停止或陷入停滞不前的狀态。

二、古籍中的含義(曆史用法)

  1. 硬拉;強奪
    見于《鹽鐵論》《史記》等文獻,指強行拉扯或掠奪。例如:

    • 《鹽鐵論》提到官吏“掣頓人車馬”,即強行攔截車輛。
    • 《史記》記載乳母家族“當道掣頓人車馬,奪人衣服”,描述搶奪行為。
  2. 困頓;艱難
    引申為因外力幹擾導緻的困境,如《三國志》中“因公掣頓,民之困弊”,指官吏濫用職權使百姓生活困苦。

别人正在浏覽...

暴兵保盈持泰本字辯客閉革不相放鄽居陳鳳吃得準辭華蕩擊得第鵰喙疊窨地體二五垡子地蠱蛔過詞輷輘後嗣铧鍬蹇剝降火見形甲正積翠畸迹金犀萊國連旌躐官令器郦注漏渫羅漢蠻風瘴雨門戶明兒個摩擦末大不掉撲冽清視青銅時代丘吾日鬼桑田頌魯唐弓土電影脫垂亡道罔利為小失大五經師銜憤香辎蕭然新發于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