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及難的意思、及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及難的解釋

(1).指災難發生時。《左傳·僖公五年》:“及難,公使寺人 披 伐 蒲 。”

(2).遇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鄭端清世子》:“王府一舊人忽遇 端清 于山中雲:‘傳語諸孫當速去,故裡不可居也。’ 壽平 兄弟以為妄,不聽,未幾,及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及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遭遇災難或危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典籍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及:動詞,意為"到達""遭遇"(《說文解字》:及,逮也)。
    • 難:名詞,指災難、禍患(《爾雅·釋诂》:難,災也)。

      組合為動賓結構,表示身陷危難之境。

  2. 權威詞典定義

    《漢語大詞典》釋"及難"為:

    遭遇災難;特指遭遇殺身之禍。

    例證引《後漢書·獨行傳》:"及難作,阖門受害。"


二、典籍用例與語境分析

  1. 曆史文獻中的典型用法

    • 《後漢書·袁紹傳》:

      "(董卓)執金吾胡母班等,以尺一诏書及難。"

      此處指胡母班等人因诏書牽連而遇害。

    •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

      "(孔融)雖居家失勢,賓客日滿其門,及難至,莫肯救者。"

      描述孔融遭禍時無人援救的境況。

  2. 語義延伸

    在古漢語中,"及難"常隱含被動受難的意味,多指因政治鬥争、戰争等不可抗力導緻的災禍,暗含悲劇色彩。


三、現代使用與辨析

  1. 現代漢語中的替代詞

    該詞已逐漸被"遇難""罹難""遭災"等替代,僅見于仿古文體或特定學術論述中。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及難",但标注"及"有"趕上"義項(如"及時"),"難"保留"災禍"義(如"遇難")。

  2. 易混淆詞區分

    • 罹難:強調不幸遇害(多指死亡)。
    • 遇難:泛指遭遇危險或死亡。
    • 及難:側重災難降臨的過程,不必然指向死亡。

四、學術研究參考


說明: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後漢書》《三國志》等典籍及現代語言學研究成果,符合漢語詞彙演變考據規範。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文獻标準引用格式。

網絡擴展解釋

“及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指災難發生時

即某個事件恰好在災難發生的時刻進行。例如《左傳·僖公五年》記載:“及難,公使寺人披伐蒲”,這裡的“及難”描述的是在災難來臨時采取行動的場景。

2.表示“遇禍”

指遭遇災禍或不幸事件。例如“瑪雅氏死後,彼得及難”中的“及難”即指彼得在母親逝世後遭遇禍患。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例句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語境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礙嶮罷短百代城常任晨鐘傳讀鹑居鷇飲摧絃大陸橋運輸道徽點額凋寡斷剸堆墔敢悍幹凈利索宮音勾勾搭搭簋貳鬼火過午不食和調黃芝花堂疆城檢署進退有度炯迹可怕連環領巾梅仙那移骈賦撇清瞧不起敲樸青城秋輸取将鋭锒賞犒省解深婉數表説耍素餐讨幽題柱志透體退偃忘形之契甕頭春斡維無足道香秔獻詩獻台小祭祀下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