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egetarian meal]∶沒有魚肉等,隻有瓜果、蔬菜等的飯食
(2) [be a vegetarian]∶吃素
(3) [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be not work for one’s living]∶不勞而食,多指無功受祿
屍位素餐
亦作“ 素飡 ”。1.無功受祿,不勞而食。《詩·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毛 傳:“素,空也。” 陳奂 傳疏:“今俗以徒食為白餐。餐,猶食也。 趙岐 注《孟子·盡心篇》雲:‘無功而食,謂之素餐。’” 漢 桓寬 《鹽鐵論·鹽鐵箴石》:“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飡,無以更責雪恥矣。”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幹時率皆素飡偷容,掩德蔽賢,忌有功而危之,疾清白而排之。”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上分旰食之憂,下塞素餐之責。” 宋 範仲淹 《上執政書》:“官實素飡,民則菜色。” 清 趙翼 《服阕後親友多勸赴官作詩志意》:“敢憑野笠驕文繡,恐食官倉又素餐。”
(2).蔬食。 唐 韓偓 《騰騰》詩:“烏帽素餐兼施藥,前身多恐是醫僧。” 明 王錂 《尋親記·局騙》:“千愁萬恨都撇漾,未知素餐淡飯在何方,那些個酒解愁腸。”
素餐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指不含葷腥、較為樸素的飲食。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245頁明确标注:“素餐:素的飯食;素食。”此釋義體現其基礎詞義,常見于描述飲食清淡的場景。
指不做事而白吃飯,引申為無功受祿或居位不作為。此義項源于古代典籍,沿用至今。
經典例證:
《詩經·魏風·伐檀》名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諷刺貴族不勞而獲),王力《古代漢語》注解:“素餐,白吃飯,不勞而食。”
現代用法:
成語“屍位素餐”(出自《漢書·朱雲傳》)指空占職位不做事,如:“官僚機構應杜絕屍位素餐的現象。”
權威參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及《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例證引自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注解。
“素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引申義
“素餐”的引申義源于《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原意是諷刺貴族不勞而獲。後世将其擴展為對渎職行為的批判,如《後漢書》中也有相關引用。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鼻孔遼天不當事不騰騰布帷塵軌承晏墨吃不開持公代本點觸雕像東皇公都纻飛節芝楓柳膚功鞏峻寒姿後金悔悟攪七念三進臨積意開晨麳麰老孺廉恕遼澤籬垣路絕牦纓門婿冥阨釀熱物鳥爪蹑擊逆書匿訑蟠虺紋噴漆劈破玉剖辭箝兵邛竹羣有艿稗潤镬山窠深坐庶黎疏義鎖匠陶阮秃管頽鬧無堅不摧香翠鹹韶小詩屃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