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egetarian meal]∶沒有魚肉等,隻有瓜果、蔬菜等的飯食
(2) [be a vegetarian]∶吃素
(3) [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be not work for one’s living]∶不勞而食,多指無功受祿
屍位素餐
亦作“ 素飡 ”。1.無功受祿,不勞而食。《詩·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毛 傳:“素,空也。” 陳奂 傳疏:“今俗以徒食為白餐。餐,猶食也。 趙岐 注《孟子·盡心篇》雲:‘無功而食,謂之素餐。’” 漢 桓寬 《鹽鐵論·鹽鐵箴石》:“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飡,無以更責雪恥矣。”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幹時率皆素飡偷容,掩德蔽賢,忌有功而危之,疾清白而排之。”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上分旰食之憂,下塞素餐之責。” 宋 範仲淹 《上執政書》:“官實素飡,民則菜色。” 清 趙翼 《服阕後親友多勸赴官作詩志意》:“敢憑野笠驕文繡,恐食官倉又素餐。”
(2).蔬食。 唐 韓偓 《騰騰》詩:“烏帽素餐兼施藥,前身多恐是醫僧。” 明 王錂 《尋親記·局騙》:“千愁萬恨都撇漾,未知素餐淡飯在何方,那些個酒解愁腸。”
“素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引申義
“素餐”的引申義源于《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原意是諷刺貴族不勞而獲。後世将其擴展為對渎職行為的批判,如《後漢書》中也有相關引用。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素餐是指以素食為主的一種飲食習慣。素食即不含任何動物肉類的食物,主要以蔬菜、豆制品、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為基礎。素餐通常是指在飲食中盡量避免或減少攝入動物性食品。
素餐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部分。素,讀音sù,表示不染色、不變的意思,是一個字。餐,讀音cān,表示用餐、進食的意思,也是一個字。素的部首是米,餐的部首是食,都是與飲食相關的部首。素的筆畫數為8畫,餐的筆畫數為12畫。
素餐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直接,素指的是不含動物性食品的食物,餐則表示進食。因此,素餐指的是以素食為主的飲食方式。相近的詞語還有素食、素齋等。在繁體字中,素餐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素餐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隻是字形稍有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其古漢字寫法為「不善飯食」。不善即指不好、不擅長的意思,飯指進食、吃飯的意思。
1. 我最近開始嘗試素餐,感覺身體變得更輕盈了。
2. 在素餐中,蔬菜和水果是非常重要的食材。
3. 他的健康問題改善了很多,這歸功于他堅持素餐的飲食習慣。
組詞:素食、素菜、素齋、素豆腐、素牛排、素食主義者
近義詞:純素、全素、素食主義、蔬食
反義詞:肉食、葷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