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足道的意思、無足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足道的解釋

不值得說;不值一提。《穀梁傳·隱公二年》:“吾 伯姬 歸于 紀 ,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明 李贽 《複鄧石陽書》:“弟異端者流,本無足道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足道”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ú zú dào,意為“不值得說;不值一提”,常用來形容事物或行為微不足道,無需重視。

詳細解釋:

  1. 字面解析

    • “無足”表示“不足以”,“道”指“談論、提及”,組合後強調事物價值或意義極低,無需關注或讨論。
  2. 語境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古漢語中,例如:

    • 蘇轼在詩作中提到:“置之行矣無足道,賢愚豈在遇不遇”;
    • 明代李贽《複鄧石陽書》中自稱“弟異端者流,本無足道者也”。
  3. 近義表達
    類似含義的詞彙包括“微不足道”“不足挂齒”等,均表示輕蔑或否定态度。

擴展說明: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與人生哲理、處世态度相關。例如歐陽修《答聖俞莫飲酒》中寫道:“死生壽夭無足道,百年長短才幾時”,體現對生命短暫的豁達。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足道》的意思

《無足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事物的價值或重要性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無足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足道》由“無”和“足”組成。

“無”為表示否定的意思,拆分部首為“一”。

“足”表示足夠,拆分部首為“⻊”,總計為7個筆畫。

《無足道》的來源

《無足道》最早見于《論語·述而》。其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即人們若自身道德正直,言行不必受到他人的命令,自然會合乎道義。而如果人的道德不正,即使受到命令也不會聽從。

後來逐漸演化為形容某事物微不足道的成語,用來表示事物的價值或重要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無足道》的繁體字

《無足道》的繁體字為「無足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

關于《無足道》的古時候漢字寫法不太明确,因為該成語的使用年代相對較晚,所以未見到過其古代寫法。

《無足道》的例句

1. 這件小事情就不必計較了,畢竟它對整個計劃來說是無足道的。

2. 在曆史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可以說是無足道的。

《無足道》的組詞

無價之寶、無能為力、無名小卒、無所事事等。

《無足道》的近義詞

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不值一提等。

《無足道》的反義詞

重要、值得一提、非同小可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