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棒打小球為主要特點的一項集體性球類運動。球場呈直角扇形,設四個壘:一壘、二壘、三壘、本壘。球用橡皮或軟木為芯,表面以皮革縫合。球棒用硬木或金屬制成。比賽分兩隊,每隊九人。進攻隊員在本壘用棒擊守隊投手投來的球,擊出後從本壘開始,依次踏過一、二、三壘回至本壘者得1分。守隊隊員用接球和傳球技術将攻隊擊出的球接住或傳至壘上,迫使或觸殺跑壘者出局。若三人出局,即輪換攻守,輪換一次為一局,賽九局,以得分多者為勝。
棒球運動是一項結合競技性、策略性和團隊協作的球類運動,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棒球運動是以球棒擊球為核心,通過跑壘得分的集體對抗性項目。比賽雙方各派9名隊員,分攻守兩方交替進行,強調戰術配合與個人技術結合。
要素 | 描述 |
---|---|
場地 | 直角扇形,包含本壘、一/二/三壘及内外場,投手丘至本壘距離18.44米 |
球棒 | 硬木或金屬材質,長度不超過1.07米 |
用球 | 橡膠或軟木芯,皮革縫合,周長23-23.5厘米 |
棒球在美國、日本被稱為“國球”,1992年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國際賽事包括世界棒球經典賽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術語對照或詳細規則,可參考來源(棒球運動全解析)和(中日英三語對照術語表)。
棒球運動是一項球類運動,由兩支對抗隊伍進行,使用棒球進行比賽。目标是在規定的場地内盡可能多地得分。
棒 玉木刀 0刀矢 上下 1,2,3
球 玉丸 0小丸 丸重 1,2,3
運 辶走 0自走止走 辵行走 3,4,5
“棒球”一詞源于英語“baseball”。它起源于18世紀末的美國,最早是在牧場上演練的農民傳統活動。隨着時間的推移,棒球逐漸發展成為一項正式的體育運動。
棒球運動(繁體字)
尚未找到棒球運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我們的學校每周都會組織棒球運動。
棒球場、棒球帽、棒球手套、棒球隊、棒球褲
棒球運動的近義詞可以是棒壘球。
棒球運動的反義詞可以是足球運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