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尊。《後漢書·逸民傳·矯慎》:“與 馬融 、 蘇章 鄉裡并時, 融 以才博顯名, 章 以廉直稱,然皆推先於 慎 。”《晉書·阮鹹傳》:“ 太原 郭奕 高爽有識量,知名於時,少所推先,見 鹹 心醉,不覺嘆焉。” 唐 韋應物 《酬豆盧倉曹題庫壁見示》詩:“莫嗟年鬢改,郎署定推先。”
“推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用法背景進行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現代解釋(常見含義) 含義為“推遲、拖延”,由“推”(推遲)和“先”(時間順序)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故意延遲事件進程或回避決策的行為,如:“他總是推先處理重要事務,導緻項目延誤”。該釋義來源于高權威性詞典,是現代漢語中的主流用法。
二、古籍中的特殊用法(罕見含義) 在《後漢書》《晉書》等文獻中,“推先”表示“推尊、推崇”,如《後漢書·逸民傳》記載馬融“推先於慎”,《晉書·阮鹹傳》描述郭奕“少所推先,見鹹心醉”。此用法屬于古代漢語範疇,現代已較少使用。
辨析建議:
若您遇到具體文本用例,可補充說明語境以便進一步分析。
《推先》是一個成語,表示推測或預測将來的事情。
《推先》的拆分部首為「扌」和「先」,筆畫數為7畫。
《推先》最早出現在《史記·袁盎代子房列傳》中,曹操曾經用「推心置腹,敬信推先」來形容袁盎。
《推先》的繁體字為「推先」。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推先》的基本形态并未發生變化。
他憑借聰明才智,推先我明天會來。
推理、先行、預言
推測、預測、猜測
實際、事實、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