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推誠布公的意思、推誠布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推誠布公的解釋

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官政》:“亦使士大夫識得行記己用世規模,須在推誠布公,集謀廣益。” 張孝若 《張季直先生傳記》:“為今之計,惟有 蒙 漢 合力,推誠布公,結合共和政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推誠布公”是一個成語,意為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強調在言行中展現真誠與公正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演變

  1. 最早記載:
    • 明代劉元卿《賢奕編·官政》提到“須在推誠布公,集謀廣益”,強調以真誠和公正凝聚集體智慧。
    • 《清史稿·伊桑阿傳》中記載“爾二人自任閣事,推誠布公”,用于贊揚官員的公正無私。
  2. 現代用法:常用于形容人際交往或領導管理中坦誠、透明的态度。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對比

例句參考

“為今之計,惟有蒙漢合力,推誠布公,結合共和政治。”(張孝若《張季直先生傳記》)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和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推誠布公》的意思

《推誠布公》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推崇誠信,廣布公正。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強調了誠信和公正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性。

《推誠布公》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推誠布公》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如下:

總體來說,這四個字的拆分部首較為常見,容易辨認。

《推誠布公》的來源

《推誠布公》這句話來源于《論語·顔淵篇》中的一段對話,孔子請教顔淵道:“《詩》雲:‘君子如椽之笏,不肯頹。如竹之笱,不類虞。’是謂不憤不啟,如枯木死灰,日無改色。”顔淵回答說:“《百家詩》,言從政之道,行合禮義,以臨事不憤不啟,日無改色,則可以推誠布公。”

這段對話中,顔淵強調如果一個人能夠推崇誠信、廣布公正,不因外部環境而改變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那麼他就可以被稱為君子。

《推誠布公》的繁體

《推誠布公》的繁體字為「推誠布公」。

《推誠布公》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推誠布公》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推誠布公》的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推誠布公》的例句: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推誠布公的人,受到許多人的尊重。
  2. 為了建設一個更公正的社會,我們需要推誠布公的行為。
  3. 在商業活動中,推誠布公是建立可靠信譽的基石。

《推誠布公》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推誠布公》有關的組詞:

  1. 推崇:欽佩、崇拜。
  2. 誠信:真實守信。
  3. 廣布:廣泛傳播。
  4. 公正:公平正義。

《推誠布公》的近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推誠布公》意義相近的詞語:

  1. 忠誠公正
  2. 真誠正直
  3. 守信公義

《推誠布公》的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推誠布公》意義相反的詞語:

  1. 虛僞不公
  2. 欺詐不義
  3. 缺乏誠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