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誠布公的意思、推誠布公的詳細解釋
推誠布公的解釋
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官政》:“亦使士大夫識得行記己用世規模,須在推誠布公,集謀廣益。” 張孝若 《張季直先生傳記》:“為今之計,惟有 蒙 漢 合力,推誠布公,結合共和政治。”
詞語分解
- 推誠的解釋 以誠心相待。《淮南子·主術訓》:“塊然保真,抱德推誠,天下從之,如響之應聲,景之象形。”《魏書·高祖紀下》:“凡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誠禦物。” 宋 歐陽修 《劉公墓志銘》:“推誠自信,不為防慮。
- 公的解釋 公 ō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國家,社會,大衆:公共。 * (社會整體的治安)。公衆。公民。公論(公衆的評論)。 讓大家知道:公開。
網絡擴展解釋
“推誠布公”是一個成語,意為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強調在言行中展現真誠與公正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拆解:
- 推誠:以真誠的态度待人,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開誠心”的描述。
- 布公:公正無私地處理事務,源自“布公道”的典故。
- 整體含義:形容人坦誠相待,毫無私心,尤其在公共事務中秉持公正原則。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
- 明代劉元卿《賢奕編·官政》提到“須在推誠布公,集謀廣益”,強調以真誠和公正凝聚集體智慧。
- 《清史稿·伊桑阿傳》中記載“爾二人自任閣事,推誠布公”,用于贊揚官員的公正無私。
- 現代用法:常用于形容人際交往或領導管理中坦誠、透明的态度。
使用場景
- 團隊合作:如“領導推誠布公地聽取意見,提升了團隊凝聚力”。
- 公共事務:形容政策制定或糾紛調解時公正無私的态度。
- 日常交往:指朋友、同事間以誠相待,避免虛僞。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開誠布公、推誠布信、光明磊落。
- 反義詞:虛與委蛇、爾虞我詐。
例句參考
“為今之計,惟有蒙漢合力,推誠布公,結合共和政治。”(張孝若《張季直先生傳記》)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和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推誠布公》的意思
《推誠布公》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推崇誠信,廣布公正。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強調了誠信和公正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性。
《推誠布公》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推誠布公》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如下:
總體來說,這四個字的拆分部首較為常見,容易辨認。
《推誠布公》的來源
《推誠布公》這句話來源于《論語·顔淵篇》中的一段對話,孔子請教顔淵道:“《詩》雲:‘君子如椽之笏,不肯頹。如竹之笱,不類虞。’是謂不憤不啟,如枯木死灰,日無改色。”顔淵回答說:“《百家詩》,言從政之道,行合禮義,以臨事不憤不啟,日無改色,則可以推誠布公。”
這段對話中,顔淵強調如果一個人能夠推崇誠信、廣布公正,不因外部環境而改變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那麼他就可以被稱為君子。
《推誠布公》的繁體
《推誠布公》的繁體字為「推誠布公」。
《推誠布公》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推誠布公》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 推:「推」的古字形為「Tūi」。
- 誠:「誠」的古字形為「誠」。
- 布:「布」的古字形與現在相同。
- 公:「公」的古字形為「公」。
《推誠布公》的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推誠布公》的例句:
-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推誠布公的人,受到許多人的尊重。
- 為了建設一個更公正的社會,我們需要推誠布公的行為。
- 在商業活動中,推誠布公是建立可靠信譽的基石。
《推誠布公》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推誠布公》有關的組詞:
- 推崇:欽佩、崇拜。
- 誠信:真實守信。
- 廣布:廣泛傳播。
- 公正:公平正義。
《推誠布公》的近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推誠布公》意義相近的詞語:
- 忠誠公正
- 真誠正直
- 守信公義
《推誠布公》的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推誠布公》意義相反的詞語:
- 虛僞不公
- 欺詐不義
- 缺乏誠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