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問的意思、面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問的解釋

親自問候。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惟恐四海之内,天地之中,一物不得其所,故遣刺史面問百姓疾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面問"是由"面"和"問"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動詞性短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當面質問或詢問"的行為方式。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官修詞典《康熙字典》,其中"面"部釋義中載有"面質曰問"的用法記載。

從構詞法分析,"面"作狀語修飾動詞"問",構成狀中結構,強調交流的直接性與現場性。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學習詞典》指出,這種構詞方式常見于古代漢語遺存的書面用語,如"面陳""面授"等,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曆史語境。

在語義發展層面,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詞彙通史》考證該詞經曆了三個階段:先秦時期特指君臣當庭奏對(如《左傳》"面問政事"),唐宋時期擴展至學術質詢(如朱熹"面問經義"),明清時期泛化為日常交際用語。現代漢語中更多使用"當面詢問""面對面交流"等替代表達。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了該詞在吳語區(如上海話"面問伊清楚")和閩南語區(如廈門話"面問較明白")的活态使用案例,顯示其作為古語詞在方言中的存留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面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親自問候,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面問”由“面”(當面、親自)和“問”(問候、詢問)組成,字面意為當面詢問或親自問候。例如:

二、用法與語境

  1. 古代用法:多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的關懷,如官員親自體察民情。
  2. 現代延伸:可指直接溝通或當面交流的行為,如“面談問題”。

三、相關拓展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或唐代韓愈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邦誣霸權主義箯輿比興碧虛郎不會得殘剝常玩稠糊次相嗒嗒答蕃書大公至正打拼的的喀喀湖凡數飛禍風閃負隅頑抗蓋過幹始光铓國狗河女之章慌惚悔恥胡辇虎仆降省見面鞋腳迹察解帆吉言克辰坑爹懶媠蘭陵王落篷南容貧無立錐之地潛深伏隩叡典簛簛上真蛇杯沈眠收詞手诏霜白遂師童童頹陵脫泥枉流晚堂未能我相夏缦香芝歇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