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把的意思、守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把的解釋

(1).把守,防守。 宋 歐陽修 《保明張景伯》:“今月六日,有軍賊約二十餘人入縣,圍卻縣城,有守把兵士三十餘人,於縣門樓上相射。” 元 李五 《虎頭牌》第一折:“為你守把夾山口子,累建奇功,加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行樞密院事。”《水浒傳》第五一回:“ 解珍 、 解寶 守把山前第一關, 杜遷 、 宋萬 守把 宛子城 第二關。”《五四愛******動資料·五四--六三愛******動大事日錄》:“緣此時該校校長 楊子侁 ,深恐學生出外‘肇禍’,囑将校舍前後門一律鎖起,親偕監學分頭守把,不許學生出校,學生因而大鬨。”

(2).掌管。《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娶妻 王氏 ,姿色非凡,頗稱對當。家私富裕,多虧那 王氏 守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把守、守衛、占據并控制,尤其指對關隘、城池、要道等具有戰略意義的地點進行防守和控制。

  1. 核心釋義與用法特征:

    • 守衛與控制:“守把”強調的不僅是單純的“守衛”(守),更包含“掌控、把持”(把)的含義。它指占據某個關鍵位置,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防守和控制,防止敵人或危險侵入。例如:“守把城門”、“守把隘口”。
    • 軍事與戰略色彩:該詞帶有濃厚的軍事和戰略背景,常用于描述對軍事要塞、交通要道、城池門戶等關鍵位置的防守任務。它體現了對重要節點的占據和防禦行為。
    • 職責與任務:在古代文獻中,“守把”也常指擔任守衛、把守的職責或任務本身。例如:“派他守把東門。”
  2. 語義分析與字源:

    • 守:本義為“防守、保衛、看守”。《說文解字》釋為“守官也。從宀從寸。宀,交覆深屋也;寸,法度也。”引申為守衛、保持、遵守等義。
    • 把:本義為“握持、控制”。《說文解字》釋為“握也。從手巴聲。”引申為把守、看守、掌管等義。
    • 守把:二字結合,強化了“守衛”中“掌控、把持”的意味,更側重于對關鍵點的占據和有效防禦,而非泛泛的守衛。
  3. 文獻佐證與權威引用: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對“守把”的釋義為:“把守;守衛。” 并引用古典文獻例句:
      • 《水浒傳》第五五回:“又差往東京倒換守把船隻。”
      • 《三國演義》第四九回:“雲長曰:‘……隻消一童隨往,二仆駕舟,其餘不用。’ 周倉領諾。守把 岸口。”
    • 《水浒傳》(施耐庵著,明代) 中多次出現“守把”,均指對重要地點(如城門、渡口、山寨關卡)的守衛職責。例如第五回:“智深道:‘……灑家别處打得這禅杖、戒刀,不知如何。明日要去那裡守把。’”(指代《漢語大詞典》作為來源)
    • 《宋史·兵志》等曆史典籍 中,“守把”常用于描述軍隊對關隘、堡寨的駐防任務,是官方軍事部署的常用語。(指代《宋史》等曆史文獻作為來源)

“守把”是一個具有明确軍事和戰略色彩的動詞,意為占據并控制關鍵位置(如關隘、城門、渡口)進行守衛防禦,強調守衛者對要點的掌控職責。其釋義在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中有明确記載,并在《水浒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及《宋史》等正史中廣泛使用,體現了該詞在古代軍事和日常描述中的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

“守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防守與守衛

    • 多用于軍事或安全場景,如古代文獻中描述士兵“守把夾山口子”(《虎頭牌》),或現代語境中保安、門衛的職責。
    • 例句:宋代歐陽修記載“守把兵士三十餘人,于縣門樓上相射”(《保明張景伯》)。
  2. 掌管與控制

    • 指對事務或財産的管理,如《初刻拍案驚奇》提到“家私富裕,多虧王氏守把”。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三國演義》《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苛白雲謠飽嗅鄙屑愊憶草薦側枝乘軒城主尺山寸水出旅詞柄大德打蔫兒丹丘滴定管丁屬砥刃東踅西倒飛針走線負鄙浮沫改官詭詩果膳還複浩裾禾鈎诃林皇上毀讟恚駡會親活東加密江湍寖信軍力孔聖枯住撩丁李飛将六笙廬垩論長道短買牛息戈密蓬蓬騎馬帶子瓊脂铨采羣氓柔撫勢峯太陽社坦易僮然聞家悟言縣内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