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矜察的意思、矜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矜察的解釋

憐憫體察。《晉書·庾亮傳》:“臣欲自投草澤,思諐之心也,而明詔謂之獨善其身,聖旨不垂矜察,所以重其罪也。” 唐 劉禹錫 《代請朝觐表》:“伏維聖明,俯賜矜察。”《明史·張位傳》:“羣言交攻,孤忠可憫。臣心無纖毫愧,惟上矜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矜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總結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jīn chá,意為憐憫體察,常用于古代臣子向君主表達請求寬恕或理解的情境。


二、文獻用例

  1. 《晉書·庾亮傳》
    庾亮上書時提到:“聖旨不垂矜察,所以重其罪也”,表達希望君主體察其苦衷。

  2. 劉禹錫《代請朝觐表》
    文中用“伏維聖明,俯賜矜察”懇請君主憐憫并準許請求。

  3. 《明史·張位傳》
    張位自陳“臣心無纖毫愧,惟上矜察”,強調自身清白并祈求君主明察。


三、詞義解析

組合後,“矜察”多用于古代奏疏或文書中,體現臣子對君主權威的謙卑态度及希望被理解的訴求。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參考。如需類似表達,可用“懇請體察”“望予明鑒”等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矜察

矜察是一個非常古老且深刻的漢字,它包含了“矜”和“察”兩個字。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矜(矢+兒,總計5畫)

察(宀+査,總計7畫)

“矜察”這個詞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最早的意義是指“關心切慮,謹慎察覺”。在古代,德行高尚的人常常被稱為“矜察之士”。如今,這一詞彙的意義也有所拓展,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謹慎、觀察敏銳,善于察覺和洞察事物的本質。

在繁體字中,矜察的寫法保留了更多傳統的線條和筆畫,給人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感覺。例如,繁體字矜的寫法為矜(矢+彡);察的寫法為察(宀+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矜的寫法有很多變體,包括矜(矢+工)、矜(矢+耳)、矝(矢+斤)等。而察的寫法相對穩定,一般為察(宀+査)。

以下是矜察一詞的例句:

1. 他以矜察的态度對待每一個細節,從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 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需要展現出矜察的智慧和勇氣。

除了矜察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

組詞:矜持、矜貴、肅矜

近義詞:警覺、機敏、敏銳

反義詞:遲鈍、麻木、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