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曠無涯。《莊子·天運》:“儻然立於四虛之道。” 郭象 注:“四虛,弘敞無偏之謂。” 成玄英 疏:“儻然,無心貌。立於四方空大之道。” 清 梅曾亮 《贈餘小坡之任雅州序》:“餘其翛然於四虛之途,而去人日遠也夫!”
(2).指四方或四方天空。《列子·天瑞》:“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帝求四虛上下,東極天海。”
(3).指近體律詩中,颔聯和頸聯不用具體景物,而用抽象詞彙的情況。 宋 範晞文 《對床夜語》卷二:“《四虛序》雲: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從首至尾,自然如行雲流水,此其難也。否則偏於枯瘠,流於輕俗,而不足採矣。姑舉其所選一二雲:‘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又:‘猿聲知後夜,花發見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風煙、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虛之者一字耳,此所以次於四實也。” 宋 範晞文 《對床夜語》卷二:“ 周伯弜 選 唐 人家法,以四實為第一格,四虛次之。”
(4).中醫學名詞。指心虛、肺虛、肝虛、腎虛。
四虛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個主要義項,分别源自中醫學和古代哲學典籍:
指人體因正氣不足導緻的四種虛證類型:
來源:《黃帝内經·素問》。
源于道家思想,指宇宙或空間的四個虛空方位:
“四虛”即四方無垠之境,象征道的無限性與自然之空曠(《莊子·應帝王》:“予方将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圹埌之野。”)。
來源:《莊子》。
參考資料說明:
“四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需結合具體領域或文獻背景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釋:
空曠無邊的空間
源自《莊子·天運》“傥然立於四虛之道”,指廣闊無邊際的場域,強調空間的無限性。
四方或四方天空
見于《列子·天瑞》“地積塊耳,充塞四虛”,描述天地四方或整個宇宙空間,唐代陳鴻《長恨歌傳》中“四虛上下”也延續此用法。
詩歌創作術語
宋代範晞文《對床夜語》提出,指律詩颔聯、頸聯不用具體景物描寫,而用抽象詞彙表達情感,強調“化景物為情思”的創作手法。
髒腑虛證分類
包含心虛、肺虛、肝虛、腎虛,屬于髒腑功能失調的病理狀态(主要來自《漢典》等古籍注解)。
氣血陰陽辨證體系
現代常見解釋為氣虛(乏力)、血虛(燥熱)、陰虛(内熱)、陽虛(畏寒),屬于中醫體質辨證的四種基礎虛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的細節,可參考對應文獻來源。
阿娘頒方襃旌暴棄本相并隔冰肌雪腸差謬崇文傳梆啖香之質墊濡杜門自絶繁言豐民分破共奉貴星畫碟黃門火祆狐肷謇吃兼官菅薦交援敬信金荊計台酒坊使積庾老郎神老鲗溜連貫性聯騎臉相利空李土鼓理詠銮旂騄耳綿白糖内朝官涅菩佞舌凝陰起材卻霜襦袴三襄夷撒殢滞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山坡省不的蜀門說不的私易鐵面禦史忘言交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