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楂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山楂》。
"鼠樝"是山楂的别稱,具體解釋如下:
鼠樝(拼音:shǔ zhā)是山楂的别名,出自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果二·山楂》。該詞由"鼠"和"樝"組成,"樝"同"楂",指山楂類植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本草綱目》原文或參考相關中醫藥典籍。
《鼠樝》(shǔ zhā)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植物,也稱為鼠杞。鼠樝是一種常見的多刺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屬于茨藻科,其果實可作為藥材使用。
《鼠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鼠”和“木”,其中“鼠”部表示鼠類動物,而“木”部表示與植物相關。根據筆畫統計,這個詞有9個筆畫。
《鼠樝》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因為鼠樝的果實與鼠類有一定的聯繫,或者是因為這種植物的形态與鼠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繁體字中,《鼠樝》的寫法為「鼠梔」。
在古時候,漢字《鼠樝》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研究,古代的寫法為「鼠楂」。
1. 這種鼠樝植物的果實有很多藥用價值。
2. 在冬天,鼠樝的枝葉會變得更加茂盛。
與《鼠樝》相關的組詞有:鼠類、樝樹、杞梓等。
與《鼠樝》近義詞相似植物的詞語有:苦樟、歐洲鼠梓。
反義詞方面,由于鼠樝是一個具體的植物名稱,沒有固定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