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敬從,敬奉。 南朝 梁 劉孝标 《東陽金華山栖志》:“至於熏爐夜爇,法鼓旦聞,予則跕躔摳元,躬行頂禮,詢道哲人,欽和至教。”
(2).莊重溫和。 宋 宋敏求 《唐大诏令集·懿宗即位冊文》:“惟寬明睿哲,可以禦臣下;惟慈惠欽和,可以撫黎庶。”
“欽和”是一個由“欽”與“和”組合而成的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以下兩種解釋:
敬從、敬奉
指對他人或某種理念表達恭敬與遵從。例如南朝劉孝标的《東陽金華山栖志》中,“欽和至教”即表達對至高教誨的敬奉。此義項在古漢語中常見,強調對權威或信仰的尊重。
莊重溫和
形容人性格兼具莊重與平特質。如宋代《唐大诏令集》用“慈惠欽和”描述君主撫慰百姓的德行。
需注意,“欽和”并非現代常用詞彙,其使用多見于特定曆史文本或文學創作中。若作為成語“欽和”出現,可能為古語或特定典故的引申,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
欽和(qīn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成“钅”和“和”兩個部首組成。
“钅”是金屬“金”的象形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的東西;而“和”是由“口”和“禾”兩個部首組成,表示和諧、共同等含義。
欽和一詞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九年》:“則在欽州,會天、地、神、人之功利,以事和欽。”意為“尊敬和諧,順從共享”。可以看出,欽和的意義與和諧、尊敬、共享等相關。
在繁體字中,欽和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欽和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多使用古文中的字形。比如,唐代寫作“欽和”;宋代則多寫作“欽訇”。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要保持家庭的欽和,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2. 面對困難,大家應該團結一心,共同解決問題,實現欽和發展。
欽和者(qīn hé zhě)
欽和者是指尊敬和和諧的人。
合和(hé hé)
合和和欽和的意思相近,都表示和諧、共同。
沖突(chōng tū)
沖突是欽和的反義詞,表示意見或利益的不一緻,矛盾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