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痢疾。《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回:“當日我有一位舍親,五十多歲,隻有一個兒子,才十一二歲,得了個痢症,請了許多醫生,都醫不好。”
“痢症”是痢疾的别稱,屬于中醫及傳統文獻中對腸道傳染病的表述,現代醫學多稱為“痢疾”。以下是綜合解釋:
痢症/痢疾是由細菌(如志賀菌)或寄生蟲(如阿米巴原蟲)感染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以腹痛、腹瀉、裡急後重(便意頻繁但排便不暢)、黏液膿血便為主要特征。中醫認為其病因包括外感濕熱疫毒、飲食不潔等,導緻腸道氣血阻滞、脂膜血絡受損。
根據證型不同,可分為:
需及時就醫,西醫以抗生素為主,中醫則辨證施治(如清熱燥濕、溫中散寒等)。預防需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冷食物。
“痢症”即現代醫學的痢疾,核心表現為腸道炎症引發的膿血便與腹痛,兼具傳染性。傳統文獻中多描述為“滞下”或“赤白痢”。
痢症(lì zhèng)是指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腸道疾病,主要症狀是腹瀉,伴隨着腹痛、便血等症狀。
拆分部首:疒(疒-疔)和疒(疔-疒)。
筆畫:痢症共有10畫,其中疒部4畫,疔部6畫。
痢症一詞源于漢語,是中國的醫學術語。痢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痢癥。
古時候的漢字裡,痢症的症寫作症(zhèng),痢寫作疠(lì)。
例句:他因消化不良導緻痢症,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時間。
組詞:痢症可以組成痢疾、痢疾菌等詞語。
近義詞:痢症的近義詞包括痢疾、痢疾菌感染等。
反義詞:痢症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